骆秉章与曾国藩关系如何 为何说骆秉章是小人?

骆秉章为官期间,深得朝廷信任,在担任湖南巡抚期间治军平乱,功绩卓著,他劝降石达开,最后背信弃义,将石达开及其亲信都处死,石达开更是被凌迟而死,此举为后世诟病。

  骆秉章与曾国藩
  骆秉章在湖南任职的一段时间,和曾国藩私谊颇差,屡有磨擦。曾国藩建湘军之初,湖南提督鲍超极其怀恨,曾鼓动士兵武装围攻曾国藩住处,骆秉章近在咫尺却佯装不知。又如左宗棠为女婿捐军饷之事与曾闹翻,形成仇隙,骆秉章站在左宗棠一边,甚至不愿与曾国藩见面。曾国藩停舟在长沙城外,骆秉章前往邻舟拜客,却对曾国藩“跬步不前”。但骆秉章作为湖南军事首脑,他识大体、顾大局,曾配合共同对付太平军还是占第一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的湘军正是在骆的羽翼之下组建成军。
  据查,咸丰六年(1856年)曾国藩派湘军入浙江,而湖南省经骆秉章批核每月解银支援湘军达三十万两,一年为三百余万两之巨。曾国藩困守南昌,骆秉章物伤其类,急命刘长佑、江忠济等部急援江西。
  为何说骆秉章是小人
  他因处死投诚石达开及其亲信,遭后人诟病。
  农历四月十二日(公历5月29日),清军劫取马鞍山,太平军粮道尽失,陷入死地。最后激战至农历六月十三到二十七日,骆秉章命人竖起投诚免死的大旗,石达开写信给骆秉章,表示以个人生死来换取部下生命安全。骆秉章乘机派杨应刚赴紫打地石达开大营游说,力劝石达开解甲归田。石达开见大势已去,被迫与骆秉章订盟。不料骆秉璋却背信弃义,将石达开抓住。其部下缴械投诚后,骆秉章发路票遣散四千余人,尚有二千人安置在大树堡寺庙,骆秉章在一晚上将他们全部剿灭。
  骆秉章在杀害石达开后给清廷的奏报,是清朝方面关于石达开大渡河之役的官方报告。但恰恰就是这份正式文书,充满了掩饰和伪造。特别是关于石达开被俘的经过,骆秉章说:臣前以石逆或传其死,倘能设法生擒,辨认真确,俾就 显戮,庶可以释群疑。当经杨应刚等以该逆无路逃生,于洗 马姑竖立‘投诚免死’大旗,石逆果携其一子及伪宰辅曾仕和、伪中亟黄再忠、伪恩丞相韦普成等并余党至洗马姑乞降。
  这里他完全没有提到石达开想救全残众的事,也完全没有提 到他的下属深入“贼垒”设计诱擒的事——而这一番深入“贼垒 的功劳,刘蓉的禀报中是几次提到的,并且说:“非王松林深入贼巢,则石逆毙于乱军之中,亦断不能生得。”杨应刚、王松 林的活动,对清朝统治者可说立了大功。但骆秉章的奏报却无一字提到王松林,无一字提到有人深入“贼巢”活动,把这番功劳全部抹熬。其所以如此,一方面他要把功劳归于自己,仿佛他早已指示要“设法生擒”,这才有杨应刚在洗马姑竖立免死大旗;
  而更主要的,是他要掩盖石达开落入清营的真正情由,因为这种情由不但不光彩,而且向朝廷报告也要多费口舌。骆秉章奏报中 完全略去杨应刚、王松林深入“贼巢”的事迹,可以反证杨应刚、 王松林的活动必有文章。掩盖了杨应刚、王松林的活动,石达开是怎样到清军之手的呢?于是相应地必须诬罔石达开:舍命全军的信和要求一概不提,只说他见了免死旗就自动来降。
  由于把石达开“乞降”说成这样一件单纯的事,所以他也需 要掩饰6月14日派刘蓉去大渡河的原意。如前所引述,骆秉章是 在得知石达开被俘前“虑其伪降以缓我师,乘懈而逸,又虑诸将之不能善其后”而派去刘蓉的,这透露出他收到或知道了石达开 信件的消息。但后来他在奏报中却说:臣前于四月二十八日(6月14日)得报后,虑其余党歼除 不尽,札饬藩司刘蓉驰往大渡河,会同唐友耕等委办善后 事宜。
  然而我们过去看到的骆秉章抄呈清廷的石达开供词,这句话却写作:“达开正欲投河自尽,因想真心投诚,或可侥幸免死,达开想救众人,俱令弃械投诚。”显然,骆秉章在这里加了半句,以致使文词、意思都显得不通。
  骆秉章这篇奏报是石达开贪生乞降说的根据,但是,看来这个根据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