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昆明,昆明的防空力量较弱,每当飞机来袭,昆明就会拉响防空警报,警报一响起,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就都往郊外跑,这叫做“跑警报”。有一次警报响起,刘文典与众人一起跑出校园,突然他想起陈寅恪还在后边,于是赶紧回头,找到视力不佳的陈寅恪,扶起他就向外跑,快跑到郊外时,刘文典看到沈从文也在人群里,便上前说道:“陈先生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可是你什么用都没有,跑什么跑啊!”这可以看出刘文典为何看不起沈从文。
通过这两件事情,便得知言语锋利的刘文典一定得罪了沈从文,但是这些故事都无足考证了,所以也不能妄言评论二人的关系,只有刘文典与沈从文先生的学术造诣是不可忽视的。
刘文典轶事有哪些
刘文典一生针砭时弊、恃才傲物,是一位怪杰,一生中却有一次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棍棒”。刘文典说:“我一生除了被一位老和尚打过,没有谁敢打我,蒋介石虽然把我关进牢房,并不敢动手打我。”这位老和尚是谁呢?
刘文典照
刘文典任教清华大学时,遇到一个佛学上的难题,需要解决难题,北京西山的香山寺藏经阁藏有大量珍贵的佛经资料。刘文典决定去香山寺查阅资料。虽然他不是佛家子弟,但是主持特许他借阅书籍,借书前,住持将本寺的借书规定讲述了一遍。住持走后,刘文典在念经堂看书到深夜,他有些疲倦了,见室内有一张空床,刘文典就躺在床上看起书来。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手中的佛经也就随之掉在地上了。住持本想与他谈论佛学,进来一看这情景,非常生气,拿起扫帚就打过来。吃过一顿“棍棒”之后,刘文典顿时清醒,他一面苦苦求饶,一面在佛堂内抱头鼠窜。住持见他甘心挨打,并没有大师架子,也就转怒为喜。
从件刘文典轶事中,他们不打不成交,这次事情之后,刘文典和老和尚成了好朋友。不久,住持到清华大学拜访,刘文典还专门设素斋招待。刘文典后来回忆此事说:“我的脑袋虽然不太高贵,但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打的。但这次挨打应该,君子不可失诺!”面对强权敢于以身犯险,而失信于一个普通的佛门中人却甘愿挨打,这就是一代国学大师的可敬之处。
刘文典国学大师是怎样抗战的呢
说刘文典是国学大师无人敢质疑,他就是民国古典文坛的一朵奇葩,但是他犀利的文人风骨总让人误会他是一个消沉、颓唐、腐朽的,与现实脱离的文人。其实刘文典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抗日文化战士”,刘文典国学大师是如何抗战的呢?
刘文典雕塑图片
古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践证明,这是千年良训。刘文典说,天底下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不知,凡事只要知道,就不再可怕。刘文典大师曾多次留学日本,他对日本的历史,经济,文化都很了解,刘文典正是秉承着“只有了解敌人,才能打败敌人”的理念,将手中的笔当作抗战的利剑,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刺向敌人的心脏。
刘文典大师的抗战步伐,更是紧跟抗日战况。首先他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发表万字长文。深刻剖析日本侵略中国的真正动机,惊醒世人,就连傅斯年也称赞“这是值得国人永久注意的好文章”。1933年4月10日刘文典又在《大公报文学副刊》发表《荒木贞夫告全日本国民书》警醒国人“知道日本统治者的意见、政策和野心”。 1942年11月13日刘文典在《云南日报》发表的文章《第六纵队》激励国人坚持必胜的信念,毫不动摇的将抗日进行到底。1944年3月30日刘文典在《云南日报》发表《日本败后我们该怎样对他》,文中刘文典对蒋介石放弃琉球群岛的做法进行指责,认为在琉球问题上是不能退让的。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刘文典国学大师是如何抗战的,他虽为人孤傲,但是对抗日毫不马虎,在抗战时期,他犀利的文笔给广大国民和前线抗战将士带了勇气和知识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