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杜秀文墓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秀文墓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第一手材料,也是科技创新和文艺创作的重要借鉴与源泉。杜文秀墓可以促进国家旅游文化的发展,并且在国内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云南起义失败孔雀胆杜文秀英勇就义
杜文秀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领导云南地区的回族穆斯林起义反抗清政府的领袖。杜文秀在道光十九年的时候考上秀才,而且他饱读诗书并通晓伊斯兰经典。有人评价他是一名深明大义的伟大农民起义领导者。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表现出了他过人的才能,而且在处理民族与民族信仰的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表现出包容一切的宽阔胸怀。孔雀胆杜文秀这两个词会连接在一起还是因为起义的失败。
杜文秀起义画像
杜文秀起义源于“保山惨案”。“保山惨案”又源于一起回民和汉人之间小纠纷。一个村子里有回汉两个少年,互相唱歌、嬉闹作乐,由于汉族少年的一句歌词不小心伤害到了回族少年的,发生了口角,打了起来。就这样一件小纠纷被汉族的一个民间帮会组织利用了,用来激化回汉之间矛盾,挑起了两族一次大规模的械斗。而后械斗升级,双方都有伤亡。这个帮会后来变得越来越残忍。捣毁清真寺,火烧回民屋,死了很多的回民,其中包括杜文秀的所有亲戚。在起义失败后,为免清军屠城,在全家服毒死亡后,杜文秀吞下孔雀胆了,然后义无反顾地穿上礼服,让人把他抬到清军大营后死去,这就是后来孔雀胆杜文秀这两个词会一起出现的原因。
孔雀胆杜文秀英勇就义的事迹感动了云南的少数民族,直到今天,在云南地区的回族、白族,彝族等族的人民依然对他有着敬仰和深深的怀念,勤劳朴实的人们把他称为“杜大元帅”。而云南的穆斯林们则更加崇拜他,他们将杜文秀的罹难日称为“亡人节”并且加以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