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是谁
在前574年的时候一位伟大的人物降生在楚国的苦县,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李耳,在春秋时期他是十分有名气的人,然而提到李耳这个名字很多人还是感觉非常陌生的,那么李耳是谁呢?
李耳--老子出关
其实李耳就是非常有名气的老子,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创立道家学派的人,在道教中李耳的地位非同寻常,人们还认为他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曾经在周朝的时候做过管理藏书的官员,他的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主张的无为也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启蒙和引导的作用,关于他的这些思想在《老子》这部作品中有着详细的解释,在他看来道是非常客观的一种规律,而且还具永恒的意义。
其实就连国外的报刊都曾经介绍过李耳是谁,《纽约时报》就曾经将他评为了古今十大作家之一,而且还是在十个作家中被放在了第一的位置。而在国内他的名气和地位更为崇高,就连创立了儒家学派的孔子都曾经多次向他请教学问,老子天下第一的称谓也流传了很长时间,他是在前460年的时候离开的人世,也就是说他总共活了101岁,最后被埋葬在现在的陕西宝鸡地区。
李耳的名声大到就连皇帝对他都十分地敬佩和尊崇,唐朝皇帝全部都是李氏一族的人,而他们就将同一个姓氏的李耳奉为先祖,还将他追封为帝。而唐高宗更是将他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
李耳为什么叫老子
众所周知,李耳就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创立了道教,并且留下了《道德经》这一传世经典。那么,李耳为什么叫老子呢?
老子图片
关于李耳为什么叫老子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和传说中李耳的身世有关,而另一个和李耳的成就有关。
据传说,李耳的母亲是因为吃了一个李子所以怀孕八十一年才生下了李耳。因为李耳自己指着李子树是他的姓氏,又因为他的耳朵比较大,所以叫他李耳,而之所以叫老子,是因为他刚一出生就须发皆白。这在当时是异象,而因为他这个长相特征,所以老子成了他的外号,渐渐的比真名李耳更要顺口。
而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李耳的成就。大家都知道,‘子’这个字在古代是一种敬称,是对某方面大家的一种敬畏的称号。比如孔子、孙子等。而老子之所以能让后世人尊称,是因为他的思想对后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即使到如今,也依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名人。
所以说李耳为什么叫老子这个问题,不能单单的只看传说那么肤浅的一面,更为重要的是老子对世人的奉献,以及他留下的智慧,这个敬称他也当的起。不过,老子的思想多偏消极,在敬畏的同时也应该有一个分辨,不能一味的继承,最好是分辨出其中比较好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吸收,为自己所用才是最正确的,不可盲目的崇拜,毕竟作为一个古人,老子不可能没有缺陷。
李耳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又被称《道德真经》、《老子》等书,它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写的一部哲学方面的著作。《道德经》名称的经过几次改变。目前的通行版本《道德经》总共有81章,分为《德篇》和《道篇》,前者占了44章,后者占了37章。
老子雕塑
《道德经》具有以下特点:
一、它有音韵之美。《道德经》的句式非常整齐而且多数是押韵的,是诗歌体系经文一种。容易上口,并且容易记忆。其中很多词句,在押韵的同时还环环相扣,不仅仅具备音韵之美,也有旋律之美。朗诵这部经文,是一种享受,可以让我们在美感中体味到深刻的哲理。
二、它非常的讲究修辞。《道德经》的语言艺术性非常强,使用了很多种修辞方式,让词句看起来更准确、鲜明和生动,这样也更具有说理性和感染力。比如对偶、排比、比喻、设问和反问等修辞方法都可以在这本书书中找到。
三、语言精萃。《道德经》中的有些语言极为精萃,是至理名言,至今仍是非常有名的成语、格言、座右铭等。
《道德经》这部神奇的书籍被称为万经之王,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它对中国科学、哲学、政治、宗教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联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翻译成外国文字且出售量最多的哲学著作。
李耳老子的名言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越是实在的话越不好听,然而好听的话却不实在。
老子像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人的本性就是爱听好话,所以我们要明辨是非。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一颗很是粗大的树木,是从一颗小树苗长起来的;九层高的楼台也是从地基开始累起来的;很远的路程,也是从我们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荀子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它们的语句和写这句话的人相同,但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是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自夸,才能显的明了;不自以为是,才能彰显自我;不自我夸耀,才能见功底;不自我矜恃,才能长久。
老子对这一点很是重视,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又用肯定的语气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我们知道,这些名言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怎样才能面对自我?什么才能被称做是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做刚愎自用?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李耳老子的故事
老子有很多故事流传于世,下面我们就说说其中的一个。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记载有孔子向老子求教的事情。
老子铜像
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弟子走到东周时去拜访老子,老子喜欢清静,面对一群“远来之客”,有点不知所措,但他没有怠慢,立即走出门外,向这群人问道:“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见到门前的老者清雅脱俗,知道这个老者就是老子,于是上前恭敬地请求赐教。
老子最烦繁文缛节,所以对孔子笑了一声,答道:“先生说重了,我没有什么可以教导您的。不过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里简陋,倒是可以闲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时日。”
孔子一贯是比较拘谨的,看到老子的洒脱,他非常向往,不过依旧还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礼行事。虽然老子的态度非常谦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着礼仪行事,点点举动都不敢逾矩,所以显得十分拘束。两人在屋中谈了一阵,老子便觉得孔子太过严肃,十分无味,于是就对孔子问道:“您千里而来,想要向我讨教所谓的‘礼’,是吧?那么我请问您,您所说的‘礼’,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
孔子一愣,随即回答:“大抵是先圣周公‘制礼作乐’而来。”
之后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对于孔子的古板实在是不敢苟同,两个人的谈话也颇为尴尬,后面也就没有再继续聊下去。
李耳老子故里
老子故里在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的名是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钦赐。鹿邑是道教鼻祖李耳的出生地。隐山遗址、太清宫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故里
鹿邑是元朝至元二年,改名鹿邑县,县名一直沿用到今天。春秋时期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宋朝初期的著名学者、道家的修士陈抟,都出生在这里。
根据记载,太清宫开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名字为“老子庙”。从此以后,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典籍中均有皇帝亲自或派大臣拜谒的记录。
唐朝帝王,视老子庙为家庙。唐高祖李渊,把老子庙建造的好像是帝者居住的地方。高宗李治,来到老君庙,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紫极宫。武后武则天,扩建了李母庙,后为洞霄宫,也就是俗称的后宫。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两次亲临老子庙,并亲自为《道德经》作批注,亲笔书写全文并立《道德经注》碑一个。天宝二年,李隆基下旨改紫极宫为太清宫。
宋朝皇帝爱好向道,宋真宗赵恒亲自率领大臣朝拜太清宫,加封老子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树立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会真桥记等碑刻。
老君台,在鹿邑县城东北一角。是我国现存比较有名的老君台之一,另一处在老子最后修行地,河北沙河渡口村,老君台是为了纪念老子修建的,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意义非凡。
传说中老子修道而成仙,就是在这里飞升,也称“升仙台”或“拜仙台”。
李耳老子是哪里人
老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关于“老子是哪里人”在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明确记载过老子故里:“老子者,楚国苦县厉乡曲里人也”,解开老子的籍贯,应该就是从史记开始的,而探究“楚县”到底在什么地方,至关重要。
老子铜像
现在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这种说法在一九九零年之前争议并不多。直到一九九零年之后安徽对老子是哪里人提出异议以后,关于老子到底是哪里人才有了争议。安徽涡阳县通过研究历史古籍对老子的记载还有对当地出土文物的考古,发现了大量可以证明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宋国相人,也就是现在的涡阳县人。
但是这一说法同样遭到了质疑,因为根据历史地理学家的发现,如果老子是涡阳县人,那么就是说在几十里的地方同时出现三个县——真源县、鹿邑县以及亳州。而这种地理分布是非常不合理的。而鹿邑县其实是属于亳州的,也就是说老子应该是亳州人,但是当时的亳州和现在的亳州是不一样的,春秋时期亳州是在河南省,所以老子是河南鹿邑县人这一说法更能站得住脚。
不过,这两个地方各有各的说法,关于老子是哪里人的一系列证据不过是基于史实的推测,并不能完全的确定,所以任何一方都坚持自己才是正确的,至于老子到底是哪里人,现如今也不好辨别了,只能说,舆论更倾向于河南鹿邑县这一说法。
李耳老子的思想主张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他先是学习儒家的教义,但是后来觉得繁琐,所以自立门派,创建了道教,一时门徒众多。那么作为著名的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主张到底有哪些呢?
老子雕像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本源。并且要遵循发展的规律,不能强加干涉,要尊重自然。分开来讲,老子的思想主张分为政治上和权术上。
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了。他认为国家应该消极应对敌国的战争,不应该积极发动战争,最好的进攻是防御。觉得即使和其他国家相距非常近,也最好是老死不相往来。不过这一主张受到的支持并不多,因为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群雄都是积极的开拓疆土,保家卫国,所以老子的思想主张不受欢迎也很正常。
而在权术上,老子主张物极必反。觉得凡事都有双面性,不能过于强求,否则可能会造成更加不好的后果。这个主张比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时至今日依旧值得人们研究。
当然老子的思想非常深刻,老子的思想主张远远超过上面所列举的一些,所以说,老子被后世人如此崇敬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很多主张已经超过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即使是拿到现在这个社会也依旧是比较先进的思想,难怪后世人会将老子神话,甚至连历代皇帝也会特意去祭拜。
李耳是什么家
老子,本名为李耳,乃是历史上极为优秀的一位思想家与哲学家。老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虽然从未得到官方认可,亦不是时代的主流,可他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以他的思想为基础所创立出来的道家更是教会了世人何为自然。
老子像
而老子所创立出来的道家思想对后世亦是有着深渊的影响,虽然道家并没有后世的儒家、佛家那般的出名,可老子所创立出来的道家的思想为后人所带来的却是不可估量的益处。甚至连皇帝也以老子的道家思想治国,使得一度颓废的国家繁荣昌盛。
而老子的哲学思想即便是现如今,习百家所长,思想开放的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仍旧可以从中感受到其中的大智慧,使我们受益匪浅。
而道家最为著名的便是太极图,一个浓缩了老子所有的道家思想的图案。
一个教会了我们何为阴阳二界,何为相生相克,何为借力打力,何为阴阳相调的图案,一个甚至运用到了建筑、哲学、数学的图案。
老子亦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古时便有西汉时期的汉文帝、汉景帝以老子的道家思想治理其国家,使其国力昌盛;而时至今日,更是有许多的人为老子所提出的思想而敬佩,即便是西方国家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老子所提出的思想之伟大。
这么一位令人无法不敬重的,伟大的学者,叫我们如何不怀念?
李耳号什么
老子,本名李耳,字曰博阳,谥曰为聃。子,在古时是对一个人尊敬时的称呼,所以并不算罕见。
老子像
可是一个人若是可以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替还是时代变迁,即便他尸骨以寒,甚至早已化作了地下的春泥,却仍旧可以被人尊敬的称为子,这便是少之又少的了。而老子,便是这少之又少的人们中的一个。
无论朝廷更迭,无论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还是无知的山野村夫;提到他都是老子,子,自古便有的尊敬执意。因为老子创建了道家的思想,更是道家思想的代表;因为老子的思想为我们无知的后人带来了多少的益处。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仍旧铭记着老子的姓,李氏、名,耳、字,博阳、谥,聃。我们仍旧在提起老子的时候不自觉的带上了敬佩之情。曾经因为老子的道家思想,使得汉文帝、汉景帝得以摆脱那千疮百孔的朝代,使自己的国家焕然一新,欣欣向荣。
我们敬佩着老子所提出的伟大的思想,我们敬佩着老子是为后世带来无穷益处的道家的创始人,我们敬佩着老子的德高望重。
因为我们敬佩着老子,所以向来残酷的史书上,却留下了最后远离世俗修身养性的老子的姓名;因为我们敬佩着老子,所以无论历史是如何的风雨飘摇,可他仍旧清清楚楚,一笔一划的的记载着:老子,本名李耳,字曰博阳,谥曰为聃。
李耳老子是太上老君吗
太上老君是传说中的神仙,在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共有三个弟子,其中大弟子指的就是太上老君。而在道教文化中,太上老君指的却是老子。那么老子真的是太上老君吗?
老子像
公元前571年,在楚国的苦县厉乡曲仁县,有一个怀胎八十一年的孩子刚一出生,就能说话,并且长着白色的眉毛和胡须。因为他指着李子树说是他的姓氏,又因为他耳朵非常大,所以,便给他取名为李耳。因为他毛发都是白色的,所以又被称为老子。至于最后他为什么是太上老君,其实和他的一些成就和传说有关。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反对战争,他的思想很受当时社会形势的接受。他在《道德经》里面阐述了很多著名的思想。之后,他看到朝堂局势不好,就打算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四处游玩。当时他是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之后就很少有他的记载。
有一个传说就是老子出了函谷关就是化仙而去,成了太上老君,现在看到的很多太上老君的形象也是骑着一头牛,所以很有可能就是老子的化身。甚至后世很多皇帝都特意去老子的故乡祭拜他,并且给他追加了很多封号,其中就有和太上老君有关的。而在道教自己的文化中,老子就是太上老君。
至于老子是不是真的太上老君,这个并不可考,只能说他和太上老君有所渊源,或者说太上老君是按老子的形象所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