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罗家伦简介_罗家伦的教育思想作品_罗家伦与五四运动

罗家伦简介

罗家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对出任过现在的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长,对这两所学校的影响都很大。也是“五四运动”的命名人,那么罗家伦简介是怎样的呢?

罗家伦旧照

罗家伦旧照

罗家伦出生于1897年12月21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人,字志希,所以后人也称其为罗志希。他四岁进入私塾读书,十五岁开始进入英文夜校学习外文,而其父母和家人也对其教育十分严格和重视。

1914年,罗家伦进入复旦公学读书。由于复旦公学当时是由革命党人创办的,所以罗家伦和革命党接触十分密切。

1917年,罗家伦应试进入北京大学,当时的校长是他的同乡蔡元培,所以罗家伦也因此成为了蔡元培的学生。在此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罗家伦也参与其中,起草五四运动宣言,并为其命名。“五四运动”这一称谓一直延续至今。

1918年,罗家伦和傅斯年等人创办《新潮》月刊,主要针对反封建、反侵略等发表一些看法和文章,同时也竭力主张民主和独立。

1919年,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罗家伦也参与其中,起草五四运动宣言,并为其命名。“五四运动”这一称谓一直延续至今。罗家伦也是学生运动中三人代表之一。

1920年,罗家伦在北京大学毕业,远赴重洋,先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接触了大量国外先进思想,为日后其开展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国后,罗家伦先后在国立东南大学和中央党务学校任教。192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主张实施重视教育,招收女生,扩建了学校。

1931年,罗家伦任中央大学校长,当时中央大学数易校长,校内局势动荡。罗家伦到任之后,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教育制度,使中央大学平稳地渡过了一个动荡期。他提出了““诚、朴、雄、伟”的校训,一直沿用至今。

1941年,由于罗家伦的独断专行,被校内师生联名反对,他请辞中央大学校长一职,转而担任中国西北地区的建设工作。

1947年,罗家伦成为中国第一人驻印度的大使。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他随同蒋介石一起撤退到台湾。1958年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政府国史馆的馆长等多项职务。

1969年12月25日,罗家伦因病去世,终年72岁。

罗家伦介绍及其相关作品

罗家伦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其先后在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求过学,在中央党务学校、国立中央大学和清华大学任过职,尤其是清华大学,他是该所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几所名校,都和他有过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来看看罗家伦介绍及其相关作品。

罗家伦旧照

罗家伦旧照

罗家伦任职清华大学时,正值清华大学初建,其前身为“清华学校”。罗家伦任第一校长。他任职时间仅有两年,但对清华大学的贡献可不小。起先,清华大学的创办资金,其中一部分是庚子赔款,这笔钱原先存在外交部。罗家伦因为其出色的外交关系,多方周旋,争取回这笔款项,用作清华基金。其次,他废除了大学只招收男生的规矩,开始招收女生。再次,他建立了一所由玻璃地板制成的大型学校图书馆。

罗家伦任中央大学初期,当时中央大学正值数易校长的动荡时期,罗家伦到任后,对其进行大刀阔斧般的整改,并制定了“安定”、“充实”、“发展”的六字治学方针和“诚、朴、雄、伟”的四字校训。如今,前身是中央大学的南京大学,依然沿用了这四字校训。

罗家伦的作品主要由《新人生观》、《科学与玄学》、《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他的作品大都受蔡元培、胡适等人的影响较深,主要体现了先进的民族独立观念和价值观,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驱性。

罗家伦鼓励学者发表研究成果

在中国近代的学者和教育家中,罗家伦算是其中比较有成就的一位,也是一位忠实的国民党党员。在就读于复旦和北大,先后执教于中央大学和清华大学。罗家伦担任清华大学的时间并非很长,但却是清华史上的第一人校长。任校长期间,罗家伦鼓励学者发表研究成果,开放招收女生,为清华的崛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如今,清华大学依然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院校,其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不能说和罗家伦是没有关系的。

罗家伦旧照

罗家伦旧照

罗家伦担任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后,对于治理学校还是颇有成就的,他写的文章也十分有特点和见地,言辞清新,见解独特,看待事物一针见血。只是比较可惜的是,后来中原大战时期,阎锡山控制了华北地区,而清华所在的城市北京正好在阎锡山的势力范围之内。对于蒋介石认命的校长罗家伦,阎锡山当然不会客气,就把罗家伦从校长的位置上赶了下去。

罗家伦在清华期间,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准,做过几件大事。首先,是罗家伦聘请教师,他聘请的教师大多是当时的名流,而解聘了许多二流教授,对于教学的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其次,罗家伦鼓励学者发表研究成果。他极其重视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发表新成果的学者和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第三,招收女生。这是在清华史上破先例的,着也使得清华在招收学生上有了更多选择和其多变性。

罗家伦一见钟情爱一生

罗家伦一生的经历,可谓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的传奇,而罗家伦一见钟情爱一生的故事,也成为了当时颇为脍炙人口的传奇。

罗家伦和张维桢的合照

罗家伦和张维桢的合照

1919年,巴黎和会的那一年,12月份,北京大学和上海学校开展学生串联活动,因为罗家伦曾在上海的复旦公学读过书,因此被作为学生代表来到上海。这次他重返上海,遇见了他一生之中的最爱张维桢。

罗家伦长得并不十分出众,但是他是“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和命名者,他起草撰写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在当时学生中流传十分广泛。许多人纵使没有他的人,却大多已经听说过了他的大名。在这些人中间,最关注的他的,莫过于上海女子学校的一名女学生张维桢。在罗家伦出现在现场开始演讲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张维桢的目光深深地吸引了过去。尤其当他说到一句“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话时,张维桢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她挤到人群的前排,不顾女生的娇羞,大声对罗家伦说:“你好,我叫张维桢,请多指教。”罗家伦被她的大胆直白吓了一跳,原本口若悬河的他,突然之间也变得木呐和害羞,只得连连点头道:“好!好!”

就这样,两人有了初次见面,虽然双方都对彼此有了好感,但是还不敢明言。由于两人天各一方,不能经常见面,所以只能用书信传达。在此期间,罗家伦赠送给张维桢两张风景明信片和照片,而张维桢也反赠给他一张自己的照片。

1920年,罗家伦将去往美国留学的时候,在上海登船。原本想要和张维桢见上一面,但此时张维桢已经转学到了湖州念书,因此未见成面。尽管如此,在罗家伦去美国读书的时候,两人的爱情却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两人还是不断书信往来,且多次互赠礼物。

1926年,罗家伦学成归来,两人又聚在了一起。一年多后,两人终于互订终身。1927年11月13日,两人在上海完婚。此时,两人的爱情长跑已经经历了八年。

从罗家伦一见钟情爱一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两人纯洁美丽的爱情,并没有被当时的社会和物质所感染。

罗家伦高考的故事

罗家伦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即现在的南京大学)的四字校训“诚、朴、雄、伟”,就是由他提出的。罗家伦曾求学于复旦公学(即今天的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国立中央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中先后担任过校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著名的教育家,罗家伦高考时数学竟考了0分。

王力宏扮演的罗家伦

王力宏扮演的罗家伦

1917年,和罗家伦同乡的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同年夏天,北大面对南方地区进行招生。当时罗家伦正在上海念书。蔡元培请来了白话文的倡导者胡适担任考生的阅卷工作。胡适在阅完所有考卷后,提出其中有一名考生的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希望其他阅卷教授也能给予其满分,并也希望北大可以录取这名学生。

当其他委员查看这名考生的成绩单时,惊讶地发现,他的数学考试成绩仅有0分,其他各科成绩也并非十分出色。当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阅读到这名考生的文章后,当时就作出了明确表态,录取这名考生。虽然当时遭到了许多委员的反对,但在蔡元培和胡适的强烈支持下,这名考生还是被录取了。而这名考生,便是罗家伦。

从罗家伦高考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蔡元培和胡适确实有着伯乐识人的眼光。如果这件事放在今天,像罗家伦这样的考生,除了写文章之外,其他别无所长,估计连大学都不见得能被录取,更别提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而罗家伦日后的经历证实,蔡元培和胡适二人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不得不引起现代教育学者们的深思。

罗家伦与辜鸿铭的联系

罗家伦是北大的一名学生,在五四运动中有着显著的表现。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带领着十几个学生冲进巴黎和会使团成员的家中,对这些人的家进行打砸,并放火烧毁。虽然他的行为有些过激,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是有情可原的。

辜鸿铭图片

辜鸿铭图片

辜鸿铭是民国时期的老学究,非常注重封建礼节。他大半辈子都在封建社会待着,非常看不惯民国的新事物,对于民国时期的一些新思想也看不惯。一些学生运动,在他眼里就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罗家伦辜鸿铭的交集是在五四运动中,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率领学生冲击巴黎和会使团人员的家,辜鸿铭在得知消息后,非常震惊,他立即写了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骂这些学生是王八蛋。罗家伦等学生看到报纸后,非常生气,就去找辜鸿铭。

当时辜鸿铭就住在北京,罗家伦带着几个学生找到了辜鸿铭,质问辜鸿铭为何在报纸上辱骂学生。辜鸿铭说罗家伦他们的行动过火了,如果他们有什么诉求的话,可以采取正规的行动,而不是采取这些过激的行为。

罗家伦当时带着很多学生,罗家伦问辜鸿铭不怕被报复吗。辜鸿铭说,他在袁世凯时期都敢辱骂袁世凯,他连袁世凯都不怕,怎么会怕这些学生。罗家伦辜鸿铭都是当时比较胆大妄为的人,他们两个在五四运动中有了交锋,但最终罗家伦还是败在了辜鸿铭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