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曾弹劾三十余名重臣 唾沫星子溅皇帝一脸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可谓是家喻户晓。包拯生在合肥长在合肥,去世后还葬在了合肥。“龙图包公,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这世代流传的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体现了包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公平公正的形象。也融进了人们炽热的“包公情”。

  包拯天长县当县令,巧断“牛舌案”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2月15日,包拯出生于合肥县的一个小山村。这个村庄叫包村,就是今天的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

包拯

网络配图

  包拯后来说他“生于草茅”,指的是他降临在今肥东县一农家。但其父包令仪考中进士做了知县后不久,便把家迁到合肥城内。合肥研究包拯资深专家程如峰说,包拯从小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是一名有志有为青年。29岁那年,他中了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按照现在的说法,等于是江西永修县的“一把手”。然而,包拯舍不得离开父母,便奏请皇帝把他派在父母身边上班,于是把他改任为和州监税(今安徽和县),是合肥附近和州市政府管钱粮税收的。回家报喜,结果爸妈既不愿意离开合肥的家业去适应新的生活,又舍不得宝贝儿子独立门户。包拯看二老年事已高,索性把官给辞了,安心在家陪父母。

  包拯在家5年有余,二老离世后,他守孝3年。守孝结束,他仍然没有工作的打算,不愿离开父母的灵地,又在家里呆了两年。两年后,在乡亲邻居劝说鼓励下,包拯才决定离开家乡,正式踏上仕途之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差事是当时的安徽天长县“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