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入春帖》
许将在《蔡襄传》中说到“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也就是说,宋仁宗也非常爱惜蔡襄的书法,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宋仁宗曾多次下诏让蔡襄书写碑文等。所以,不论是当时的文豪还是皇帝,都非常珍视蔡襄的书法。但是因为蔡襄自惜,所以传世的作品比较少,传世的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一些经典的作品。
蔡襄学《兰亭》《洛神赋十三行》,汲取王氏父子书法中潇洒豪迈的神韵;之后又学于欧阳询,追寻劲健之笔;除此之外蔡襄还学颜真卿、李邕等人的专意凝重端庄,可以说是及众家之所长。如今蔡襄的《安道帖》、《虹县帖》、《脚气帖》、《陶生帖》、《大研帖》、《山堂诗帖》、《远蒙帖》等尺牍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还有一本《入春帖》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蔡襄书法怎么样
蔡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位列宋四家之列,可见蔡襄书法的水平是非常之高的。虽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原先的宋四家并没有蔡襄,是因为原来的蔡京人品奸恶才使的蔡襄代替了蔡京的位置成了宋四家之一,但是普遍的说法是蔡襄是宋四家之一。那么蔡襄书法以什么为主,又有着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呢?
蔡襄书法
蔡襄出生于1012年,是北宋人士。蔡襄书法有着浑厚端庄的特点,在观赏蔡襄书法的时候,人们会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字里行间充斥着一种妍丽温雅的气息。因此,他的书法深受当时民众的推崇,盛誉极高。包括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的苏轼和欧阳修都非常地推崇蔡襄书法。
但是蔡襄非常的爱惜自己,从来不随便为他人书写,因此蔡襄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再加上当时的年代已经与唐代的书坛风气有所不同,很多人都将书法作为一种低下之人才做的事,那些文人名士都不愿意再书写作品。即使当时的皇帝已经颁布了旨意来改变这一个思想,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
蔡襄的书法,有楷书,有行书,有草书,人们都喜欢在正楷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风格,但是蔡襄不同。蔡襄最爱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是恪守当时的法度的,很少在书法上有所创新,但是蔡襄的书法成就非常之高,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非常喜爱他的书法,所以可以说,蔡襄在当时的法度与民间乐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促进了宋代书法的发展,是宋朝书法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
蔡襄谢赐御书诗介绍
蔡襄的《谢赐御书诗》顾名思义就是蔡襄为了答谢皇帝的赏赐的御书而所写的作品,《谢赐御书诗》长30厘米左右,宽240厘米左右,现在是被收藏在日本东京的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里,另外有一本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之内,但这一卷疑似是赝品并非真迹。
蔡襄人物画像
宋仁宗帝曾经赠亲笔御书“君谟”给蔡襄,君谟是蔡襄的字,皇帝亲手写下他的字送给他是一种怎样的荣誉,蔡襄为了报答皇帝的厚待于是恭作表文并七绝一首献上,这就是有名的谢赐御书诗表卷。总体而言这卷书笔笔精到,即端正有显示出了对皇帝的恭敬,这卷书一共用五张纸拼接而成,总共有37行字。在当时这幅作品就已经名扬天下,在内府收藏者。并且蔡襄还将它篆刻在石奉呈翰林院。
蔡襄的谢赐御书诗颇有点晋唐遗韵,每一个字都是结构严谨,用笔非常的稳健,而且法度严密显得非常的一丝不苟仿佛就是是蔡襄的为人一样。米芾等人当时并没有见到真迹,之见到蔡襄的石刻,所以当米芾四十年后见到这卷书的真迹时非常的兴奋,并倾注于跋语中。这卷谢赐御书诗真迹贤后被多人收藏,在清朝时流入了日本,当时流入日本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现在也变成了日本博物馆的藏品。蔡襄的书法作品非常的多,其真迹的收藏价值非常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