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皇帝:光绪皇帝忍饥挨饿 还担心后宫有人找茬

  年仅四岁的光绪成了‘一国之君’,同时也失去了父母亲人之爱,失去了天真幸福的童年……

  此时的光绪帝尚无生活自理能力,谁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谁来做他的玩伴?当他因饥渴病痛而哭泣的时候,有没有人为他擦干泪水?当他被慈禧带到朝堂之上,充当垂帘听政的傀儡的时候,他又是怎样的表现?

  若说幼小的光绪帝忍饥挨饿、胆战心惊地艰难度日,您信吗?

  幼主登基,两宫垂帘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寅时,即公元1875年1月13 日凌晨五点钟左右,这是黎明前最寒冷的时刻,载在奶妈的怀抱中乘坐十六人抬的大轿,穿过重重宫门,进了紫禁城,在养心殿前落轿。两宫皇太后一宿没睡,一边流泪,一边等着嗣子的到来。

  此时的小载又进入了梦乡,太监掀开包裹孩子的小被子的一角,慈安、慈禧看到一张瘦弱、白皙的小脸,眼角挂着泪珠,小嘴不时抽搐一下。慈禧一下子想到了同治帝小时候的模样,眼泪又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

光绪

网络配图

  慈禧抹了把眼泪,下令把小载叫醒。小载不情愿地睁开眼睛,一看自己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顿时大哭不止。奶妈赶紧哄劝,太监也在一旁扯着不阴不阳的嗓子吸引着小载的注意力。

  太监打着灯笼在前面引路,两宫皇太后由宫女搀扶,奶妈抱着小载紧紧跟随,出了养心殿,顶着凛冽的寒风,前往乾清宫。

  乾清宫的大门被推开了,冷风呼啸着灌了进来,殿内灯火被吹得飘摇闪烁,帷幔迎合着扑门而入的寒风,张扬地发出“砰砰”的响声。只见同治皇帝直挺挺地躺在大殿正中的榻上,脸上蒙着白纱……

  慈禧太后厉声命令:跪下,向哥哥行礼!

  这是小载第一次见到皇帝哥哥,不论是按家族长幼的礼节,还是按帝国君臣的名分,或者说皇位授受的前因后果,这个礼确实不能免。但一个四岁的孩子哪里懂得这些,此时他唯一渴望的就是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回到亲人的怀抱中,然而,他却被按倒在冰冷的地上,被逼着向同治皇帝的遗体三跪九叩。载奋力挣扎,放声大哭,哪里还谈得上“三跪九叩”,简直就是在摔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清政府官方文件里宣称小载在同治皇帝的灵前“稽颡号恸,擗踊无算”,意思是一边磕头一边大哭,无数遍地顿足捶胸,可见是一位充满“仁孝之心”的君主。

  据《清德宗实录》记载,载进宫的第二天,满朝王公大臣联名上疏,“恳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次日,两宫太后颁发懿旨,宣布:“垂帘之举,本属一时权宜,惟念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秉承,不得已姑如所请,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这就是晚清历史上的“第二次垂帘听政”。

光绪

网络配图

  初九日,内阁呈上了为新君主拟定的年号——光绪。经小载象征性地批准,诏告天下。这是个响亮的年号,所谓“绪”,指的是道光之绪,表明新君主统绪合法,将光前裕后,重开一统江山的新局面。转过年来,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光绪帝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由于他跟刚刚死去的同治皇帝是平辈,所以,他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八代第九位君主。此时的他年仅四岁,是清朝截至此时为止年纪最小的皇帝。

  生父隐退,亲情缺失

  一个四岁的孩子大多有自己幸福的童年,在父母亲的怀抱里享尽关爱、呵护,但是,小载入宫继承帝位,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父母。他现在是咸丰皇帝的儿子、两宫皇太后的儿子。当然,咸丰帝已经死去十多年了,所以,他没有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