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诗句,表达诗人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战争似乎与书生无关,但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书生也能成为一代名将。之前编者独孤雁曾介绍过大破金兵三十万的南宋名臣虞允文,本文介绍另一位三国时期的书生名将,他就是陆逊。
网络配图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出生于183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家是江东的四大士族(张朱顾陆)之一,陆逊自幼丧父,跟随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生活。后来袁术与陆康不和,让部将孙策攻打庐江,陆康知道取胜无望,便将陆逊与亲属送回江东。陆逊虽然辈分小,但他比陆康的儿子陆绩还年长几岁,于是他便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孙策病死,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他“招延俊秀,聘求名士”,21岁的陆逊应召,成为孙权手下的一员幕僚。当时吴郡、会稽一带也有很多逃户。陆逊将其中的精壮招募为部曲,其他则用于屯田。对于那些不接受招抚的贼帅,陆逊进兵进讨,将其平定,此时陆逊手下已有二千余人。
216年,陆逊率军与奋武将军贺齐平定鄱阳的贼帅尤突,斩首数千。战后陆逊因功被封为定威将军,同时孙权为拉拢江东士族,将自己的侄女(孙策之女)嫁给了34岁的陆逊。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孙权这位侄女的年龄,但陆逊只比孙权小1岁,比孙策小8岁,这是一场明显的政治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