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王舜臣4小时千箭的成就不算超出人类的极限,而“指裂,血流至肘”更说明其付出了血肉的代价。不过,在剧痛和战乱中保持箭无虚发的精度,这份坚毅沉着又非单纯马拉松射箭可比。
有趣的是,“抽矢千余发”还包含着另一重线索。一支箭,以出土文物情况来看,重量在40-120克不等。考虑到王舜臣的弓可能并不是很重,取一个中间偏小的值每支箭60克。千矢就是六十公斤以上的箭重!体积也会多的要用车来装,绝不是一人身上可以携带的。而当时所使用的弓,全为天然材料制作,或为单纯的木材,或角筋加木胎,射多就会暂时性的疲软。疲软的弓不但影响威力,也会让射手无法掌握射准。所以在当时,一把弓射上几十或几百箭,就必须要轮换。
弓箭还是一种要求匹配使用的器材。不同的箭混用会让射手掌握不了准度。箭不匹配弓的力量,也会导致飞行状态不佳,因此乱用不得。
显然,王舜臣得到了有效的后勤支持,他并不是一个人完成了这种壮举。总之,王舜臣用自己的沉着与勇气力挽狂澜,拯救了成千上万名同袍的生命。即便这只是《种世衡传》中的一小段插曲,其“虽万人亦往矣”的豪气,却绽现出远胜玄奇神话的风采。中华上下五千年,弓箭第一人,当为王舜臣。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弓箭第一人王舜臣的介绍,如你想了解更多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