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全中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的先声。从结果论上说,商鞅变法秦国比以前还要强大了, 皇帝也有了更多的权力,国家府库充实,军事力量大增,吞并八荒,横扫六合,商鞅功不可没。
但秦孝公一死,商鞅便立即成了新即位的秦国国君捕杀的对象,这是为何?商鞅标榜“法”为最高原则,以严刑峻法治国,看似公平,实则具有 强烈的目的性,即压制贵族势力。表面上看是“法治”,从本质上说,仍然是“人治”,商鞅的“法治”则更多是压制贵族,他的改革变法触动 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的利益。司马迁也说:“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其客观结果就是使得整体不可避免地向君主专制迈进。在 商鞅变法之前,当时各国的官爵都是世袭官制,这当然保证了贵族参政,同时也固化了阶层流动性。而商鞅激进的军功爵制,直接使得平民或者 奴隶有改变命运的可能性,而贵族则可能出局。在这种制度下,贵族根本就失去了人事权。所以在秦惠王上台后,为了缓和贵族的怨气,他不得 不暂时向还有利用价值的贵族低头,把商鞅推上断头台。
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改革者,在消灭旧的利益集团的同时,却在制造新的利益集团,而且自己就是最大的得益者,最终的结局就是:守旧派与改革 派轮流坐庄,也就是说商鞅的改革虽然成功抑制了贵族和宗室的力量,却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发展起了以他为中心或是其他人为中心的新的利益集 团。或许改革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改革者的人品决定了自己的下场。商鞅作为一个客卿,功成身不退,那么他的下场就只有做一个游荡的孤魂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