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著名代表,忧心国家、关注时事、敢于写实,其著作“三吏三别”,充分体现了他为底层民众呼喊的真实状况。
但是小编还是更喜欢他所写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勹)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全诗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讽刺含蓄不露,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正如前人所说的,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骂人都不带一个脏字!
杜甫流传后世的千余首诗歌,诗艺精湛,影响深远,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近代人梁启超却称他为“情圣”。杜甫终其一生都未纳妾,对妻子忠贞不渝,这在古代非常难得。古代夫为妻纲,一般文人觉得太看重老婆,是件没面子的事,而杜甫则不然,他将对老婆的疼爱,勇敢地写到诗歌中去,“妻”字在他的诗中频频出现。
有人说杜甫一生不娶小老婆,是条件不允许,因为他连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能力花心?其实,在35岁以前,杜甫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坦的。杜甫出身官宦之家,三代都有人在朝中为官,杜甫曾自豪地称他们家祖传的职业就是当官。因为家境殷实,年轻时的杜甫无忧无虑,整日喝酒打猎,登高唱歌,梦想着周游天下。直到30岁才娶了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19岁的女儿为妻,标准的晚婚!
有了妻子,以前爱周游的杜甫也得消停下来,考个功名,但是杜甫中后生遇到了一个不好的年代,朝廷上李林甫把持朝政,科考无路,再加上父亲去世,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便渐渐地萧条下去,再加上后来的安史之乱,乱世生活难。杜甫夫妇孕育的孩子挺多,为了养活妻儿,他接受了肃宗所封的一个小官儿,第二次回家探望时,写诗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在这个时间段,他的小儿子饿死了。
之后杜甫对朝廷彻底失望,带着妻儿一路颠沛流离,来到成都浣花溪旁,靠着朋友和乡里的接济,日子才平稳下来。杜甫爱自己的妻子,痴情,说的很对,但是,他的妻子杨氏却为他付出得更多,身为一个官家女儿,从小娇养着长大,为杜甫孕育儿女,忍受贫寒与饥饿,甚至亲眼看着骨肉在自己面前饿死,也无能为力。但是杨氏对杜甫却不离不弃,从始至终履行着身为人妻和人母的责任。
关于他的死法,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杜甫乘船由湘江转汨罗江,这时候他病得厉害,又贫困,最后在昌江中的一条破船上死去。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吃牛肉吃太多,消化不了,死了,《明皇杂录》载:“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牛肉白酒。后漂寓湘潭间,羁旅憔悴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长所厌。甫投书于宰,宰遂致牛肉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难得吃一顿饱饭的杜甫,由于长期饥肠辘辘,肠胃不好,吃太多,于是消化不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