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嵩的简介 林嵩是怎么死的

  现在网络上搜索林嵩此人,一出来的图片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并不是此文的主角。唐朝的时候也有这么一个人叫林嵩,小有名气,是福建地方历史上第二个出名的考中进士的人。

林嵩的简介 林嵩是怎么死的

  林嵩,字降神(一作降臣,又字雄飞),长溪赤岸(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人。约生于唐宣宗时期,大概是公元848年,在太姥山结草庐,刻苦自学,这是自杜甫杜甫草堂之后,又一个颇有名声的草堂,只不过是在福建境内。极其擅长词赋,当时的试题叫《王者之道如龙首赋》,凭借此,一举登第,名满京师,是闽东地区第二个最享有盛名的“掇巍科”者。由于林嵩为今霞浦县品学兼优、德高望重的第一位进士,从宋代开始,即被树为后学学习的典范,在历代学宫的乡贤祠中均首享祭祀,并在《大清一统志》及省、州、府、县等方志的《文苑》或《宦绩》、《宦哲》以及民国《文学家大辞典》中立有专传。先贤林嵩,2004年被评为“霞浦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可以说在福建的地方志中,林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就像成都地区的杜甫草堂一样,来到成都游玩,观察历代先贤的生活痕迹,必然少不了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当然,那个地区的房价也被炒得挺高,反正是以我等之人,无法仰望的地步,有钱你还不一定能进的那种……标准前提:有钱有势有关系。

  林嵩的诗赋成就较高,比如说收入全唐诗中的《赠天台王处士》:“深隐天台不记秋,琴台长别一何愁。茶烟岩外云初起,新月潭心钓未收。映宇异花丛发好,穿松孤鹤一声幽。赤城不掩高宗梦,宁久悬冠枕瀑流。”

  林嵩登第之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父老。第二年就回到故乡,并且带头呼吁将赴考剩余的盘缠集结起来,修筑其读书时曾目睹“河流湍急,一雨成灾”的蓝溪桥。成材了也不忘回去建设家乡,这品德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人不能忘本啊。

  林嵩为人颇有些不羁,公元881年,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帝都长安,林嵩出身农民,深知农民疾苦,不愿与起义军正面对抗,就直接辞官回到了故乡,隐居在今太姥山中,吟吟诗,钓钓鱼,逛逛山,生活轻松而愉悦,“一任旁人谈好恶,此心愿不愧苍天”,讲好讲坏由人讲去吧,反正我问心无愧。黄巢起义军撤离长安,局势稳定之后,林嵩又被启用,官至以产金得名的金州刺史,大概地区就是在陕西石泉以东,大概矿产比较多吧,在职期间,勤于吏治,忠于职守,“政声感人”。

  但是,唐朝已到晚期,再怎么贤明的人来都是无力回天,宦官专权,军阀割据,内外交困,民不聊生。他虽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却终究没办法凭借一己之力,挽回山河日下社会腐败的政治局面,对此情景,林嵩急流勇退,提前回老家颐养天年。

  回老家之后,主要工作是整理旧籍,后迁梨溪畔(今霞浦县牙城镇龙亭村麓的杨家溪风景区范围内),种梨树、筑草堂,取名“梨花草堂”。(至民国时,梨树虽已稀少,但民国《霞浦县志·名胜志》仍称其:“上有飞瀑,下有梨溪,风景甚佳”。)晚年的林嵩就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堪比陶渊明,但是颇为可惜的是,他的诗作在没办法避免后来的五代十国的硝烟战火,世事变迁,终究基本遗失。

  林嵩于公元944年逝世,享年九十六岁,果然隐居的和官场上混的人的寿命就是不一样,心情好,不焦虑,空气好,多长寿,也不用担心在君跟前失言被杀或者被贬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