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人物生平简介
张羽字来仪,是元末明初时期的著名文人。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来搬到了吴兴居住,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张羽,早年随父宦江浙,因兵乱不得归。后与徐贲约定侨居吴兴,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洪武初年入京,不得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1371)又至京师,因应对不称旨,放还。再征,授太常司丞。朱元璋曾亲述滁阳王事实,命张羽撰写庙碑。洪武十八年(1385)坐事流放岭南,未半道召还,投龙江而死,是被人绑起扔进长江淹死。
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
吴兴八景,指今浙江省湖州市市区(吴兴区)及其周边近郊的八处游览胜地。“吴兴八景”之“吴兴”是湖州的古称。八景依次名为:道场霁晓、苍弁清秋、西塞晚渔、下菰长烟、龙洞云归
、横山暮岚、南湖雨意、金盖出云。“吴兴八景”之名形成于明万历年间,明《万历湖州府志卷二.山川》以近郊景点列为八景,从此便有了官方的叫法。但这并非首创,早在明初,张羽以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体诗,合成《吴兴八景》。
张羽的八首近体诗,是描写中世纪湖州及附近郊区田园景色的“绝妙好辞”,如雨后道场山的“满眼清晖”,秋天弁山的“迢迢爽气”,黄昏西塞山的“犹见白鹭飞”,城南下菰的“蔓草苍烟”,黄龙洞的“云端见笙鹤”,郊外横山的“落日半隐”,碧浪湖边的“相对白鸥眠”,金盖山的状似“青瑶簪”,无不向世人展示了湖州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从风景上体现了湖州在众多“江南清丽地”中的特殊地位,是元代诗人咏出的“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绝好诠释。
张羽代表诗作
《咏兰叶》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兰花》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咏兰花》诗意:我是深谷中的一朵幽兰,我小小的花瓣,有矜持的像少女的裙摆一样的洁白,可是这纯洁的白,却压抑不了我渴望的心。我那小小的花瓣中也有明媚的、柔和的、亮丽的黄,那是阳光的颜色,那是晚霞的亲吻!我是深谷中的一朵幽兰,我的身边没有少女的痴望,没有男子的流连,甚至没有行人匆匆的脚步。但我仍旧绽放我的光彩的生命,我仍然在我的方寸之心容下这许多香。我就是我,无人知晓的我知晓我自己的生命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