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明楼三重身份不及原型袁殊的五重身份(2)

  据刘人寿等人的回忆,袁殊从“岩井机关”获得的重要情报主要有:(1)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2)1941年6月德国即将进攻苏联,德苏战争一触即发,南方局早几天亦有类似报告。为此苏共中央曾向中共中央表示感谢。(3)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动向是南进而非北进,以及日美谈判的情报。这是涉及苏联远东红军能否西调的事情,对国内的阶级动向也很有关系。

  当然,这种多重角色不是那么容易扮演的。萧云在《荣辱之间鉴真情——忆左翼文化人袁殊》文中回忆道:“由于长时期的‘进入角色’,袁殊的心理被扭曲了,压抑的痛苦一旦爆发,就会失态。亲眼目睹袁殊嚎啕大哭的王季深回忆说:‘当时的情景和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完全一样。’当年同袁殊一起战斗在敌人心脏的恽逸群、翁毅夫、鲁风等同志,都经历过这种精神上的折磨。”

  袁殊曾被定性为叛徒

  1965年,袁殊被定性为叛徒、反革命分子、特务、汉奸。当年,军事法庭下达的判决书要点如下:“被告人袁殊,男,1911年生,湖北蕲春人,没落官僚家庭出身。曾于1931年参加过中国共产党。因犯有反革命罪,于1955年4月5日依法逮捕。捕前在军委联络部工作。罪行如下:1,叛变革命,充当军统特务;2,充当日本特务、破坏中共的情报组织;3,充当汉奸、对我江南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扫荡;4,混入内部,秘密与敌人保持联系。”

  直到1975年6月份,袁殊的大女儿马元曦意外地接到袁殊从千里之外寄来的一封短信,说他5月份离开北京到了湖北武汉大军山少管所,现已允许通信,要求子女给他回信并寄几本《毛主席语录》给他。谁也没想到,像鬼魂般消逝去的袁殊在20年以后又神差鬼使般地重新闯入袁殊子女已经安之若素的生活中。通信约一年之后,袁殊在1976年7月份来信中突然提出了回京探亲的要求。1977年5月,曾龙在北京站接到了阔别22年之久、第一次回京探亲的袁殊。消逝的父亲终于归来了!曾龙说:“这是悲欢杂混的父归。”

  1982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再次作出判决,要点如下:“一,撤销1965年判决:二,宣告袁殊无罪。”同一天,公安部、调查部对袁殊的政治问题作出了复查结论:“确认袁殊1931年参加革命工作的事实,恢复袁殊的中国共产党党籍。”

  当天,袁殊在日记中写道:“至此,系狱20年,劳政生活8年,屡经向各方申诉(1978年起卧病脑血栓,在香山安心疗养8年),历乱生涯,始及重见天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及于我身——一切冤假错案,在实事求是的精神照耀下,得到平反。”

  平反后的袁殊依然是孤独的。

  与潘汉年有一面之缘的谭元亨从1983年起就打算为潘汉年著书立说,1987年3月7日下午,谭元亨拜访袁殊,袁殊当时坐在轮椅上,说是拒绝一切采访,当谭表示自己是楼适夷介绍而来且为的是写潘汉年,立时,袁殊半语全无。袁殊看上去将不久于人世,吐词也已含混不清,叹气说:“为潘汉年写书,只有你一个人来找我,没有别的人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