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不对啊,杀岳飞的时候是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宋徽宗赵佶都死了好几年了(赵佶死于1135年)。可是,宋钦宗还在,尽管赵桓一再托人给赵构捎信,说只要把我弄回去,绝不和你争天下,可这不正提醒赵构,赵桓是可以和他争天下的吗?历朝历代,为了争穿那一身龙袍,父子、兄弟兵戎相见的触目皆是,你叫赵构怎么能让岳飞迎虎归山?
二是岳飞请立太子让高宗不满。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听说金人想在汴京立钦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这就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皇权继承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导致皇家骨肉相残的比比皆是,为此形成臣僚或飞黄腾达或家破人亡的故事也史不绝书。
人们历来特别容易把这个问题和那些手握重权、重兵的文臣武将的政治野心联系起来。岳飞却在后来的一封密奏中,又一次谈到这个问题。事实上,这件事确实是岳飞的心病。当时,金人扣住宋徽宗、宋钦宗不放,有着重要的政治原因。赵构称帝后,金人就曾考虑将宋徽宗放回去,以削弱赵构的影响。
后来一直存在着一种可能,就是金人以武力扶植宋钦宗嫡系的傀儡皇帝,这位傀儡皇帝具有赵宋帝国先天的正统地位,将使南宋政权相当难堪、被动。当时,部分地为了对抗这种可能,赵构从太祖赵匡胤一系挑了两位皇室子孙,过继到自己名下(赵构的儿子因为宫女踢翻铜鼎受惊而死,他自己又因为在战争中受到惊吓而丧失了生殖能力),但没确定究竟由哪位继承皇位。岳飞的提议,从抗金的现实出发是好意,但这种好意是否能被皇帝接受,却大成疑问。
第三就是赵构一心议和,金兀术又有“必杀岳飞而后可和”的话,这样就迫使赵构下了杀害岳飞的决心。
在中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迫害忠良的事,那罪大都记在一两个奸臣头上。其实奸臣固然可恶,可没有皇帝默许和怂恿,哪个奸臣能成气候?所以来揭秘吧认为,该跪在岳坟前请罪的,是宋高宗赵构,该让我们反思的,是我们解读历史时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