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是昏君吗?隋炀帝杨广并非暴君而是明主(2)

。汉武帝则不然,从刘邦开国,中间经历文景两朝,天下承平既久,百姓受恩复深,故其得以施展雄才,发挥个人好大喜功的性格。汉武帝的所作所为,尽管后世也有非议,但终因在他统治期间西汉达到全盛,从而被视为有为之君。相反,几乎亦步亦趋追寻武帝功业的隋炀帝,却成为暴君的典型。可见,知人论世与知世论人是多么的不易。

  秋雨这样说并非想为隋炀帝开脱罪名,实际上,隋炀帝的暴政,确实是导致隋王朝覆灭的直接原因。炀帝尽管有种种有力的表现,但其个人品行如同汉武帝一样,并不能令人称赞。以文治武功而论,炀帝也远不能与汉武相比。笔者之所以这样分析,是基于一种考虑,应当把皇帝也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要考察他所处的历史环境,要分析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更要理解他的个人性格和心理因素在他整体活动中的突出影响。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皇帝,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也不完全是“天意”,更主要的是社会各方势力的选择,同样,一个皇帝或是明主或是暴君,也并不完全由他的行为决定。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暴君。特别是当个人与时代发生激烈冲突时,无论普通人抑或皇帝,他的命运往往是悲剧式的。

  中国的皇帝一般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创业之主,英明君王;一种是平庸无奇的等闲之辈或略有作为的守成之君;还有一种就是亡国丧命的昏暴之主。这样的分类方法,主要着眼于皇帝的统治效果。当然,我们必须以此为凭评价皇帝,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必须还要对他们的个人特征加以分析。尤其是作为封建制度中的一分子,皇帝失去的自由要比普通人更多,一般的人身处乱世,如不能有所作为,或还可以隐居林下,苟全性命。但皇帝就不行,他必须做出选择,要么亡国,要么力挽狂澜,实际上,皇帝是拿身家性命作了赌注,期望侥幸中彩。隋炀帝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发现自已已无回天之术,曾对肖皇后说:外间大有人图我,但我不失为长城公,你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以炀帝的雄心竟致落得自比亡国的陈后主,可见其辛酸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