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秦末辅佐刘邦起义,而后又在楚汉战争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其死后谥号“文终侯”。同时,萧何也是被刘邦认为第一功臣和大威胁,为何这么说呢?以下见分晓。
萧何为何被刘邦认为第一功臣和大威胁?
若说萧何为何被刘邦刘邦认为是第一功臣和大威胁,有一句话说的好,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就把刘邦为何认为萧何是第一功臣和大威胁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首先,萧何慧眼识珠,不仅发现了刘邦,而且还为刘邦发现了韩信,成就了刘邦的天下大业;
其二,他功高无二,被刘邦认为第一功臣,然而也被认为是一大威胁,于是他从善如流,自损清白,自污其身,小心谨慎,趋利避害。
以下是萧何为何被刘邦认为是第一功臣和大威胁的论证
一、才识过人,慧眼识珠
萧何的出身不是世家豪门,但年纪轻轻,就因精通司法律令,而被任命为沛县的功曹,负责刑事审判。他审案刑判以“文无害”而著称,也就是引用法律条文准确无误,从没有使人无辜受害。很快,他就因“素有方略,诸事辨明”,而被秦朝派在泗水郡督察工作的御史和郡司法长官一致看好,把他从县上调到郡。担任了泗水郡卒史(郡司法长官的助理)。在政绩考核中,他又是全郡第一。御史决定推荐萧何到中央司法部门任职,却被他拒绝了,而是又找了个理由调回了沛县当主簿(县政府秘书长)。拒绝的原因没有明确记载,大概是因为他已预感到秦朝的暴政不得人心,天下终将大乱,不想到朝中去当牺牲品。萧何还慧眼识英雄,发现了为刘邦打天下的将才韩信,又留下了一段“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成就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美名。
二、从善如流,化险为夷
萧何跟定了刘邦,但他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每当刘邦以市井无赖之心、君主的权术,猜疑、牵制他的时候,他都能以大局为重,听从别人建议,解除了知邦对他的疑虑,而化险为夷。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形成了对峙局面,双方都无法迅速战胜对方。此时萧何留守后方负责粮草、兵源的输送,成了决定刘邦生死存亡的关键人物。生性多疑的刘邦,数次派特使到后方向萧何问辛苦。萧何手下的鲍生看出端倪,对萧何说:“现在大王风餐露宿,在前线浴血苦战,还不忘记问候您的劳苦,大概是对您不放心了。我给您出个主意,不如把您家族中所有能扛动兵器的男子,全都派到前线去;这样的话,汉王就会打消对您的疑虑,而更加信任您了。”萧何依计而行,果然刘邦大喜,放心了。
公元前196年,萧何帮助吕后处死了韩信,清除了刘邦的一块“心病”。此时,刘邦正率军在外平定叛乱。消息传来,刘邦派了特使回到都城,封萧何为相国(丞相),增加封邑五千户,而且还特别恩准,从宫廷卫队中选拔五百人,做相国的警卫。满朝文武争相祝贺,可是有个叫召平的人,却来给萧何吊丧。召平对萧何说:“您的大祸,从这件事开始啦”,萧何大惊,问其缘故,召平说:“皇上在外艰苦平叛,您身为相国留守国都。没有浴血苦战的功劳和危险,却赏加封邑和卫队,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韩信是叛乱的内应,皇帝对您也起疑心了。给您配置卫队,并不是对您的宠信啊!希望您辞谢封赏不要接受,而且拿出所有家财去帮助皇帝打仗,这样才能躲过此劫。”萧何采纳了召平的计策,刘邦又大喜:萧何真忠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