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是怎么死的?那些古龙死后留下的未解之谜

  古龙是一名武侠小说作家,生前在亚洲与很多的读者,尤其是东南亚那一代的华人区。在小说中,他为大家塑造了不少英雄偶像,为大家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消遣趣味。因此,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与此同时各大影视公司都纷纷青睐于他的武侠作品,纷纷改编成影视剧。
    而古龙在40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尽管是个多产作家,但是这个岁数去世了,多少都要给大家留下遗憾的,搞不好活到金庸这个岁数,古龙还能有更好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呢。

古龙有什么心结?

  其实,古龙一直解不开他内心的困结。他那不足为外人道的童年身世,他与亲长之间的情怨纠葛,他与异性之间数不完的离合悲欢,他那已经天各一方的妻儿骨肉,他那永不餍足的欲望追逐……仿佛形成了一个交互加强的“业障轮回”,使他的心情永远不得安宁。于是,他狂热地歌颂友情的可贵,他执著地沉酣于醇酒的世界,试图借由朋友环绕的热闹,与酒酣耳热的快感,来疏解他内心的压力。不幸的是,了解他的朋友不能一直恭维他这种生活方式,不了解他的朋友只有使他更加痛苦;而酒,终究无情地吞噬了他的健康,甚至夺去了他的生命。

  古龙不愧是一个自我要求极端严格的作者,他不断在尝试突破既有的模式,追求风格的变化,攀登更高的境界。他一直认为,尽管他的作品已在影剧圈中受到肯定,但他的根底仍在小说本身。他将写作武侠小说视为他的终身志业,所以他不但要求自己敬业,而且自觉做到乐业的地步。

  不断地追求风格的变化,毕竟不是容易达成的事情。虽然古龙已为武侠小说开创了不少新的技法和导向,甚至已成为金庸之外最受各界瞩目的武侠作家,然而,他仍永不止息地经营他那“新派武侠”的进一步突破与精练。就这一点而言,古龙的写作精神是极值得有心人士推崇的。当然,他因自我要求过高,或突破成绩不如理想时,所感受到的苦闷,也增加了他内心本已负荷过重的压力。

  古龙早期的作品如《苍穹神剑》、《飘香剑雨》等,文字典雅、情思曲折,但布局与情节尚不够紧凑生动,到了他23岁起写出一连串新意盎然的作品时,已俨然有“文艺武侠”的意趣。30岁到40岁是他写作的全盛时期,从《武林外史》开始,古龙在人物刻画与结构铺展上,渐入佳境,《楚留香》、《陆小凤》两个系列,风格明朗、造型突出,《七种武器》自成单元,却又互为呼应。到了《多情剑客无情剑》推出时,古龙的写作技巧已充分成熟,阳刚而利落的文字魅力,加上逼真而感性的气氛烘染,为武侠小说开拓了崭新的局面。

  后期的古龙,则因急于突破自己甫才建立的风格,所以在作品上的表现并不稳定,虽然仍是屡有佳构,但试验失败的作品也不鲜见。不过,他在如《大地飞鹰》、《离别钩》、《英雄无泪》等新作中所表现的气势与巧思,确有不少匪夷所思的创意,非他自己全盛时期的作品可比。从今而后,这种“古龙式”的、阳刚而又具诗意之美的武侠小说,恐将成为绝响了。

  人们公认古龙是继金庸之后,为武侠小说缔造高潮的天才作者。据我个人所知,金庸对古龙的作品也很推崇,甚至早在古龙声名尚未鹊起之际,金庸即认为古龙作品的过人之处,早晚有一天会获得读者的赏识。然而,即使在古龙的全盛时期,他的《天涯?明月?刀》居然还曾在报纸连载时遭到“腰斩”,可见人们对于接受新的技法与新的风格,总落在创作者本人的后面,这恐怕正是古龙内心极不平静的另一个原因。

  如今,古龙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再需要忍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痛苦。一个公平的论断似乎应该是:他这个人虽然不免引起争议,他的作品却自有不容否认的地位与价值——至少,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扩而言之,在现代华人文学创作的领域里。而或许,他那浓得化不开的内心矛盾,与他那永不止息的自我突破,正是使他的作品具有魅力的真正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