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是个怎样的人 三国庞统为何成为悲剧人物

  庞统,三国人称凤雏,论才气,庞统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和诸葛孔明齐名之人,但是,很显然,庞统和诸葛亮两个所受到的待遇犹如天与地的差别,天自然是诸葛孔明了,就连死亡,诸葛孔明得到的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千古佳话,而庞统则是死于落凤坡,甚至是墓地都只是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为何同名之人所受的待遇如此不同呢?有人说这是庞统不懂得怎么推销自己,事情如否这如此言所述的呢?庞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成为悲剧人物?

庞统是个怎样的人 三国庞统为何成为悲剧人物

  庞统是个怎样的人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

  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德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

  庞统有才,世所共知。当时可与之争锋者唯有诸葛亮一人而已。在两人尚未出道之时,就已经是声名远播了,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当年刘备刘皇叔被打得走投无路、寄居荆州的时候,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曾点拨于他——“卧龙凤雏,得此一人,可安天下”。

  可见,庞统之才绝非浪得虚名。

  那为何庞统和诸葛孔明的际遇既如此的天差地别?最后还成为了一悲剧人物了呢?

  三国庞统为何成为悲剧人物

  虽说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但很显然,庞统推销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些欠缺的。换句话说,就是远不如诸葛亮会做广告。想诸葛亮尚在隆中之时,就已经是卯足了劲的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平日里,总喜欢与春秋时期的名相“管仲、乐毅”相比,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这种“名人效应”,为诸葛亮顺利推销自己勾勒出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形象,让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后来,听说刘皇叔要来请自己出山(司马徽有通风报信的嫌疑),知道出头的日子就要到了。换成一般人,可能一高兴也就跟着人家走了。但诸葛亮却不按常规出牌。为了做到奇货可居,先是拿了极度饥渴的刘皇叔一把——你来你的,俺就是躲着不见。

庞统是个怎样的人 三国庞统为何成为悲剧人物

  再后来,直到把刘皇叔的胃口吊足了,才不慌不忙地浮出水面——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才俊出现在了刘备的面前,这让刘皇叔顿时眼前一亮,还没顾得上提问,面试就已经通过了(印象分)。接下来的就是如何表演、走走形式的问题了。于是,诸葛亮将自己多年来不知背诵了多少遍的腹稿在刘备面前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地演讲了一番,这让刘皇叔大开眼界,茅塞顿开。要知道,在此前可是从来都没人给他如此分析天下形势的。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的,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是倍加珍惜,因为把诸葛亮请出来不容易(三顾茅庐),这就让我们的刘皇叔更加看重,对诸葛亮那是一个“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再加上诸葛亮一出山就帮刘备打了几次大胜仗,尽管仗不是很大,可挨惯了打的刘皇叔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自然就像看到了救命草,对诸葛亮更是推崇备至,依赖有加,以至于情不自禁地说出了“我得孔明,如鱼得水也!”。试想,这样的出场,让刘备怎么会不另眼相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