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黛玉之姊说
持此观点者,主要论据有二:一是妙玉与黛玉有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家庭背景大致相同。都是苏州人氏,都是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又都无父无母。黛玉五岁丧母,后又丧父,妙玉进贾府时也是父母双亡。
其二,年龄相仿,妙玉进贾府是十八岁,黛玉六岁进贾府,至妙玉进府已是住了五、六年的光景。
其三,两人自小身体都不好,黛玉三岁时,就有一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未成。妙玉也是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自己入了空门方好。当然,这只能是猜测。此其一据。第二个论据就更有点不靠谱。认为黛玉对宝玉身边的女子多有醋意,如宝钗,不消明说,世人皆知。如湘云,宝玉单将张道士赠的金麒麟收藏起来,湘云一来,黛玉不放心,忙来看视,怕宝玉在这些小物件上动了心思。但唯独对妙玉,唯听唯敬,毫无醋意,可见妙为姊,黛为妹了。此论纯属臆测,且又曲解了宝、妙之间纯粹的精神知己关系,对妙玉也有亵渎之嫌。所以,总体看来,此说漏洞太多,不足信。
三是无身世说
书中一再强调妙玉的不入俗流,超乎世外。宝玉也视她不同于园中诸姐妹,说她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妙玉也常以“槛外人”、“畸人”自称。就曹雪芹写妙玉的情感来说,实实的将妙玉视为较众女子更加珍视、珍视地甚至高过自己需时时仰视的地位,是自己精神之所寄、神交之知己。这个人,若不是令曹雪芹仰之敬之的红颜知己,那就是曹雪芹的灵魂,自己不为世容、不能外道、郁郁于心的精神世界。
听她判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赞誉之情,到了不吝词藻的地步,连黛玉这样排第一等的人物,曹雪芹也没舍得用此句此誉。再看他“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珍重护惜之情,爱之深,疼之切,真真是难用语言述说。若判词仅到此而止,则可视妙玉为曹雪芹以实写众女儿之外,又特特地虚设了妙玉这样一个纯精神层面的人物来作自己的精神寄托。但他又偏有下文,且下文又有实指。“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所以,说妙玉是纯粹的精神人物不妥,倒是妙玉亦同众女子一样的难逃“薄命”的命运,但却秉赋了天地间至真至纯至灵秀之气准确。由此,妙玉还是有身世的。若无身世,就无薄命之说,若非薄命,何以进薄命司正册。既然有身世,那就一定有大身世。否则曹雪芹也不会像处理秦可卿这个人物一样,弄出这么多的玄虚,遮遮掩掩,欲露又藏。
那么,妙玉身世到底若何?前面说过,妙玉用度在贾家之上;妙玉行事,在贾府是居高临下,连贾母也在她之下。凡此种种,可以推测,妙玉绝非一官宦之家可解释,试问贾府以皇家外戚之位,还有哪一个官宦家族可盖?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释,就是妙玉乃金枝玉叶,有皇家身份。既如此,为何又以修行之身隐居蟠香寺十年余,后又迁居贾府继续隐居?难道也和秦可卿一样,与废太子有着密切关系?确实如此。而且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测,妙玉的原型才是废太子的女儿,是真公主,秦可卿是假公主,是妙玉的贴身丫鬟,作了妙玉的替身,隐居贾府,关键时刻代妙玉赴死。
这确实是一个大胆的推测,但这种推测一形成,关于妙玉的种种疑惑就豁然洞开,一下子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