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是怎么样的(2)

整个淮海地区的大范围作战,不得不带来巨大的战略牺牲和战略成就。首先,这场战役是三次国共战役中中华人民解放军牺牲数量最多的一次,其次,这也是三大战役中歼灭敌方国民党军队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最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军事影响。而且因为地形地质的广阔复杂,作战方式也是多番变化,各种战争样式十分复杂,是一次大范围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战役。

现今徐州市为了纪念伟大的淮海战役,还在市区建立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其中淮海战役纪念塔就在这个园林的南边,也是现在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具体的位置在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纪念塔除周一闭馆外其他时间都免费对外开放,想要去徐州旅游的同志可以在网上找到具体信息。

著名的淮海战役的指挥官是谁

淮海战役是中共的解放军对国民党发动的战略性进攻,双方总共在其中投入了约160万的兵力,规模极大。由此可见,两边对这场战役的重视,为此也都派去了己方最适合的指挥官。

总前委照片

总前委照片

共军方面,战役的指挥官主要就是战时组建成立的总前委的五人: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其中,前三位是常委,同时都是当时中原野战军的主要领导,邓小平是书记,而后两位是当时华东野战军的领导。因为中共方面为了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进行了不少的计划和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大野战军的配合作战,因此这一总前委的组成对协调两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国军方面,战役的指挥官主要是杜聿明、刘峙、黄伯韬、邱清泉和黄维。其中刘峙是淮海战役国军方面的总司令,不过在蒋介石心目中他并不是最合适的,他最希望总指挥是白崇禧可是被坚决推辞,其次是杜聿明可惜他当时在东北作战,所以最后才落在刘峙的头上。而他的指挥也的确很无能,不仅前期的布防很不利,之后在应对共军方面的进攻时又十分慌乱。

因此,蒋介石不得不把杜聿明调回来担任副总司令,具体负责指挥。后来,杜聿明也率领了大量兵力,不过还是被解放军包围,之后他拒接投降,在共军的总攻下战败,他自己被俘。国军指挥的后三个都各自率领一个军团,不过都先后被包围歼灭,其中前两位阵亡,黄维被俘。

解放军淮海战役资料研究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一场我方武器、战势等都处于下方的战争。但是我方将士还是胜利了,用13.5万的伤亡换来了对方55.5万被俘的战士。无论如何,对于解放军这一方来说,这都是一个极大的胜利。让我们通过后人对淮海战役研究来看一下这场战争。

淮海战役照片

淮海战役照片

事实上,对于淮海战役而言,共产党这一方的命名并不准确,反而是国民党的“徐蚌会战”比较符合。因为淮海战役这场仗,其作战范围已经超出了淮海的作战范围。而之所以这场战争会被命名为这个名字,是因为粟裕大将最早提出这个设想时的确是将作战范围制定在淮海的领域范围内。但随着作战的进行,双方兵力的不断投入和地域的扩大,整场战争已经超出了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粟裕的设想。

粟裕一开始的设想是在华野军的作战范围内,吃掉两淮附近的整编师,但是随着毛泽东的规划和国民党的增援,战争的对手逐渐扩大到歼灭黄百韬的兵团。于是,淮海战役就这样打响了。刚投入战争时,徐州刘峙的兵力高达了70万人,而华野部队却只有36万人,这样敌众我寡的局面对于解放军十分不利。那么这场仗是怎么赢的呢?

经过后人对淮海战役研究,分析了打赢淮海战役主要原因。其中我方将领科学的决策和周密的部署,众多的起义军的力量,蒋介石的胡乱指导造成了杜聿明军团的失败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烈士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