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抓住时机,果断发兵讨商。他御驾亲征,在三军面前庄重宣誓,历数纣王十恶不赦之罪。纣王穷兵黩武,与武王的军队在牧野进行决战,最后大败而归。回去后,他在鹿台自焚身死,商朝就此灰飞烟灭。
传说伐纣途中在陕西遇到了一种怪兽。为了鼓舞士气,武王杀了怪兽,分肉给士兵吃。但是人多肉少,最后只好煮汤分着喝,众人喝了都赞不绝口。这也是今天臊子面的雏形。
武王子承父业,经过多年的秣马厉兵,终于消灭了商朝,完成了父亲的遗志。他定都镐京,追封其父为文王,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儿子产生了老子”。他还分封诸侯以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但也为后来的诸侯割据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武王为了巩固政权,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但是很可惜,在消灭商朝后不久,武王就因为积劳成疾而驾崩了,让人为之痛惜。
武王和邑姜生有五子一女,大儿子姬诵就是后来的周成王。
周武王的名字是什么
周武王的名字是姬发,这个姓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很常见,但是也只限于贵族区域。当时这个姓氏大部分都是显贵家族。
周武王像
姬姓从商周在往前追溯,可以查到是黄帝他老人家的姓,之所以是这个字,主要也是取决于地理因素,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们都是临水而居,凑巧的,黄帝就刚好住在姬水边。而我们之所以提这么多关于黄帝的事情,是因为周武王的姓就是承袭自黄帝这一脉,当然,这个姓氏也是三皇五帝中占有率最高的一个姓。
周武王的名字是姬发这件事当然也不是这么绝对,起码在有料可循的历史遗迹中也有异数。周朝是华夏民族工具发展史上开始广泛使用青铜的时候,而在西周周武王过世后的一些青铜器上,刻着他的名字是珷。这是出入之一,还有就是可以说得通的出入之二了。
不过还有一个我们很好理解的出入是将他的谥号,也就是我们题目中提到的周武王三个字,记录成周虎王。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不知道缘由的人可能会觉得这种错误很可笑,其实不然。古时候的文人都遵循儒家的理学,做事的标准是三纲五常,对于父兄长辈以及君主圣上是非常尊敬的,所以很多史官在记录历史的时候都会避讳,选择将部分字故意写错,表达对父兄以及君主的衷心。知道了这点,我想也就很容易理解周武王名字错误版本的流传了。
周武王姬发是一个怎样的人
姬发是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妻子是邑姜,是西周王朝开国君主,他在位期间总共13年。
周武王像
姬发是因为他的兄长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所以才可以当上王。他在当王的期间遵循自己父亲的意志,最终得以消灭商,构建了自己的王朝。
姬发成为王以后,并不急着处理朝堂的纷争。而是急迫的寻找人才。姜太公是他一直很信任的人,他作为自己的军师不成问题。自己的弟弟是很亲近的人,所以任命为太宰。其余的叔伯也任命了不同的官职。因为各种人才都网罗到了,于是一起商议怎么对付商朝。
周武王为人心胸开阔,懂得大局观念,不会局限眼前的利益。并且做事很有条理,有自己的原则。看到商的暴行和百姓的痛苦,周武王心疼百姓的处境,决定为百姓做一点事情。所以决定讨伐商朝。因为他这一正义的讨伐,百姓非常感动,于是纷纷支持他,并在行动上帮助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下群众的基础。在这次正义的战争中,周武王不辞辛劳,和百姓同甘共苦。在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精神最终攻陷了商,让商没有反应。这次战争同时也彰显了周武王的能力,有勇有谋,控制大局,同时懂得百姓的疾苦。也正是这个原因他被百姓所推崇,所喜爱。百姓强大的力量也是这场非正义战争获得胜利的因素。周武王因为懂得百姓的辛苦,在他统治期间,尽可能颁布惠百姓的政策。因为他实在很有在军事上的能力,也很会处理朝堂的政事,所以他也成了一个历史上很开明,备受百姓喜爱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