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仪在起义的时候想到汤恩伯,固然是有看中他手下诸多精兵强将的原因,但陈仪也是想帮汤恩伯一把,因为他早已明白国民党已经必败无疑了。
陈仪写信告诉了汤恩伯他要起兵,汤恩伯回信表示愿意共谋,内心却犹豫不决。第二天汤恩伯发现军统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间谍也知道了信的存在,索性将信原件送到了蒋介石的面前。陈仪非常信赖汤恩伯,满怀希望地等待。亲信告知陈仪事情有变,陈仪还不肯相信。直到蒋介石派来的抓捕人马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他才认命。陈公馆所有的人一律被逮捕,辗转押至台湾。
汤恩伯因为这件事背上了出卖恩师的罪名。对于汤恩伯出卖陈仪,有人认为汤是无罪的,因为在他的心里爱党和爱国是连在一起的,是等同的。在他眼里陈仪出卖党是叛国的一种行为。现在知道汤恩伯因何出卖陈仪了吧。
国民党汤恩伯的资料介绍
国民党汤恩伯是一位抗日将领。汤恩伯是金华人,体校毕业,后留学日本,是蒋介石的日本军校校友。1936年,伪军在日本的支持下企图成立伪政府,蒙古与河北交界处的局势日益紧张。蒋介石派将率部增兵当地,但是那位将领担心日军会东征,为此请求支援。
汤恩伯旧照
蒋介石致电汤恩伯命他火速支援。汤恩伯率领三师向前线出发。挺进绥东,后成功策反了伪军的两个旅。
汤恩伯升任军团长,管辖三军。那时日军从河北突进中原,汤将军率部抵挡。汤将军的部队尽全力掩护第一战区,再成功打击了土肥原贤二部。往后日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妄动。这大大稳定了河南和山西,而且也保住了运输铁路。
汤恩伯将后续防卫交给了援军,自己带领一个军团增援娘子关。在中途,汤恩伯接到上级命令改变前进路线,增援榆次。他们这一行人深入太行山,忍受寒冷的天气。道路的崎岖也导致粮食运输的困难,他们只能饱一餐饿一餐。全程500千米,一路奔波。
经过太原的时候,发现当地失守。汤恩伯在知道日军南侵的情况下把握时机突袭成功,成功解救了该地区。这场战役被称为援太原战役,它的胜利意义重大。不仅保住了山西,而且能有机会去集合更多的士兵去榆次的大军,这为中国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国名党汤恩伯是一个有争议的人,有人认为他为了一己之私不救友军。但不管怎样,汤恩伯多次成功打击日军,为保卫中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汤恩伯故居在哪里
汤恩伯故居在金华。汤公故居在一幢幢的新房里非常显眼,它虽然被修缮过,但依旧是低矮的。房间里摆着的是汤将军的生平,故居的布置是由他的女婿来完成的。整个汤恩伯故居非常宁静,一进去是口井,两边是厢房。
汤恩伯故居图片
右手那间是汤恩伯的卧室,墙壁上挂着他亲手书写的诗,字里行间既有一股豪迈气概又透露出几分无奈。墙壁上还记载着汤公离开大陆前回家拜别母亲的场面。家中的大堂也见证着汤公因为对老师的死深感内疚而在此设下灵堂的往事。
汤恩伯在这座宅子里应该生活了二十三年,跟任何一位爱国青年一样,他总是思索国家的未来。
有两人的文章对汤公的评价很客观。一人在汤公去世后写了一篇新闻报道,中肯评价了他,并发出了好一顿感叹。还有位记者忠实记录汤公的壮烈。汤公死守南口,他在国家灭亡之际勇于承担,一次次对抗日军。
汤公曾经回到过家乡,那时候他正在人生的顶峰。汤公在众人的提议下给乡亲们举行了一场演讲,他觉得中国应该好好发展农业。汤公非常重视农业,传说他染自己儿子学的就是农业。汤公一生都在战场厮杀,但他常常挂念着家乡。汤公发达后最先想着的不是修饰自己的屋宅,而是把自己的钱捐出来给家乡修建了学校。汤公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发展故里的文化教育,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素质,他也给学校捐赠了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