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两句借景抒情,第三句式描述了一幅曙光将至,喜鹊报喜的景象,表现了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局面,同时又是化用曹操的《短歌行》展现自己治理朝政的魄力。在最后又是通过一幅秋日鸣蝉的景象展现了当时太平盛世可能会有的隐患。
上官仪怎么死的
上官仪在唐朝初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努力辅佐皇帝治理朝政,深得群臣和民众的敬爱,然而最后上官仪却凄惨地被人用谋反的罪名处死,直到多年之后才得以平反,那么上官仪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上官仪的剧照
说到上官仪的死,就不得不说一下当时的朝廷情况,当时正是武则天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时候,因为一段时间的李治重病,武则天临朝听政,被当时的人称为两圣,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国家怎么可以有两个主宰者呢?因此李治心中对于武则天也有着不满,但是又下不定决心,于是询问了上官仪,那么上官仪是怎么回答的呢?他直接就说:“皇后专横,不如废之。”上来直接就说废了武则天,李治被他也说动了,一下就决定起草废后的诏书。
但是在这个时候武则天辛苦建立的情报网就生效了,当时记载是“左右奔告于后”也就是说当时的手下人是竭尽全力跑去通知武则天的,知道消息之后武则天也是尽显枭雄本色,立刻赶来面见李治,武则天的能力确实远超李治,很轻易就抓准了李治多情懦弱的缺点,先是哭诉自己这些年来为了李治的付出,之后又是痛斥李治为何要废后,这么一来懦弱的李治瞬间就忘记了自己的原意,直接就把上官仪给推了出来,可以说上官仪就这样成为了李治的挡箭牌,这件事虽然暂且揭过,但是武则天毕竟是一个记仇的女人,没过多久就找借口把上官仪给杀了。
从整个事件可以看出,上官仪其实不过是李治手中的一个弃子,为了大唐江山忠心耿耿大半生的上官仪,最后却是以这样谋反的罪名被人诬告杀死,直到武后退位才得以平反,可见李治确实是一个懦弱无能之辈。
上官仪墓
上官仪身为大唐初期有名的宰相、诗人,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当时虽然因为武后专政,上官仪被诬陷杀害,但是在武后被迫退位之后,上官仪就得到了平反,上官仪一开始被害于洛阳,但是后来迁葬到了渑邑,当地人敬仰上官仪为人刚正就给他立碑表达尊敬之情。
上官仪墓地
上官仪的目的在渑邑外边,原来有石碑,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捣毁了,而且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因为修建公路,坟墓也已经被掩埋了,公路从墓地上面穿过,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在距墓地不远的地方中国现存的上官家族的成员们在当时立有一块石碑,用来祭奠上官仪。
上官仪所葬的渑池地处一个温带山陵地区,处于中国华北地带,墓地所在的村子被称为仁村,可以说是人杰地灵,也是上官仪的祖籍所在。据说在后来上官仪的后人为他在此立碑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传奇故事。据说当时上官仪后人大约30多人都来到了当地,开着车前往的,一路上都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是在为纪念碑披上红绫的时候却是突降甘霖,顷刻之间又烟消云散,开幕式得以准时开始,因此留下了一个“仪公公正,感动上苍”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