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
辛弃疾,我国南宋时期的豪放派诗人,生于金国,他的词中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因为国家常年征战,战斗的精神也随处可见。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画像
苏轼的词,被誉为“为词立法”突破了以往词的传统作法,扩大的词的意境,而辛弃疾继承了苏轼在词上的改革,并将他继续发展,将词功能发挥到最大。而且苏轼与辛弃疾都属于豪放派的诗人,且都是性情中人,在词的创作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苏轼的词与传统的词作有很大的差异,词多表现的自由旷达。他在题材、风格上都做了重大的突破,将语言演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在词的创作中,加入了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日常生活、人生哲理的描写,宣泄自己的情感。而且苏轼受到儒家和道家的熏陶。
辛弃疾的词多显豪健悲愤,辛弃疾满腹爱国的热性,却壮志难酬,让他产生了矛盾,内心痛苦不堪。他的词已经不限于苏轼时期的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日常生活、人生哲理的描写,内容扩大了很多,题材也宽阔了很多,凡是能写入文学的东西,辛弃疾都将其写入其中,书写他难酬的壮志之志。
辛弃疾在言语技巧方面也有突破,他的词形式松散,句意连贯,在注重节奏和语气的基础上,句子写的比较长,不拘泥于套路。有人评价他们,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
苏轼为什么被贬
苏轼一生为官,但是仕途艰难,大起大落,一生被贬过四次,也有说是五次,被贬的地方有杭州、黄州、惠州、儋州、海南。
苏轼像
苏轼是才子,才子身上有几分傲气,如果没傲气,才子就不能称为才子,更何况他是天下第一才子,他的名声太大了,连皇帝和皇太后都佩服他的文笔,这样一个人,其他的文人注定在他的光芒下被淹没,周围人想突破,只能把他赶走。
苏轼的才华是整个历史都掩盖不了的,他的才华让他不可能屈居于一个小地方,没多久就奉命进京,京城为官是读书人的梦想,能够在天子脚下为官是多少人羡慕的。对于苏轼而言,这种才华就是他的天赋,对于其他人而言,穷尽一生也写不出那样的千古绝唱,但是苏轼却可以信手拈来。在他看来,为官应该和写文章一样容易,事实相反,为官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为官以后写的诗词都要谨慎,一个不小心就成了污蔑朝廷。苏轼不懂这些,被人检举说是对皇帝不尊敬,证据就是苏轼写的诗词里面有“蛰龙”。苏轼写文是天下第一,但是辩解却很笨拙。会写的人不会说,会说的人不会写,苏轼正好是前一种,“乌台诗案”就是这么来的。
苏轼多次被贬,有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当时的宋朝处于不断的变法中,被贬的原因就是政见不合,有些人虽然在才华上欣赏他,但是为政观点不相同,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苏轼只能一次次远离他们,行走在被贬的路上。
苏轼闲人
苏轼为什么自称闲人?在他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结尾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闲人是由何而得,又是如何有感而发?
苏轼画像
苏轼是享誉盛名的大文豪,有济世之才一心报国,力主政治改革,但是由于他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政见相左,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纯属朝廷给他保留面子,实际上如同流放,时刻被人监视。《记承天寺夜游》正是在那个时候写的,闲人一说也是那个时候得来的。因该是有三个层次的意思:
一是,自己才华满腹一心报国,结果现在却流放至此报国无门,空留遗憾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事都做不了,闲人一个,废物一个。
二是,喻示自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内心有闲情雅致不为俗务所累,以一颗平常心当然的看待周遭事物,此等闲人就是个雅人。
三是,虽然是被流放软禁加监视,但是也让苏轼远离了官场,远离了为名利而忙碌争夺的人们,以闲人自居是与他们做对比,表达了自己心境的高洁,闲出一种境界。
苏轼自称为闲人,其实也是出于无奈与自嘲,但是也只有像苏轼这样心胸阔达之人才能够坦然平静的称自己一声闲人。仕途多舛郁郁不得志他有,寄情山水舒展胸襟他也有。按照现在的俗话性格决定命运,苏轼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成就,他是真正把自己看成个闲人,才让他得以随遇而安,人闲心不闲,得以成就。
苏轼的山水诗
苏轼的山水诗是宋朝时期山水诗的最高峰,他在山水之上又营造了更高的意境,苏轼是通达儒家、道家、佛家之人,他的山水诗有种超脱万物之感。
苏轼雕塑
苏轼故乡在眉山,眉山是四川的一个小县城,成年以后就离开了故乡,除了回家戴孝以外,其余时间都在外地,故乡是苏轼想回去回不了的,因此诗中有不少是描写家乡的山水景色,所以诗中常见到“峨眉”、“岷山”等地点,这些都是故乡之景,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苏轼的山水诗从故乡到被贬谪的地方或者路途上的景色都包含在其中。诗中的“海南”、“钱塘”、“齐安”、“岭南”这些地点是路中之景或居住地之景,表达诗人心高气傲、不肯为权贵折腰,总是被贬。
而家喻户晓的《题西林壁》里面的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将山水的宏大和当时的困苦的心境描写了出来。
苏轼的山水诗不光带我们看到了风景,还看到风景之外的世界。诗中包含的不仅仅只是山水,还包含着对百姓的关怀和时间万物规律的认识,这些都是普通人到不了的意境。比如《题惠崇春江晚景》里面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很简单的描写却将春色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水诗开始于汉朝,在魏晋时期已经初具规模,诗人主要采用写实的手法,表现诗人的眼中之景,到了唐朝时期,诗人更喜欢用景来表达心中之情。苏轼却不是用山水诗来纾解心中郁闷,更多的是表达一种豁达和开朗,不为当时的困境所困扰,而是看得更高、更远。苏轼的仕途非常的艰难,他的才能和名气都是其他人想害他的原因,种种困难,只让苏轼更加的勇敢,看事情更加透彻。
苏轼的散文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天才,其作品具有浩瀚的气势,不仅仅体现在其诗词上,苏轼的散文也堪称一绝,可以说苏轼是在诗词歌赋和散文、书画方面都具有非凡成就的一代巨匠,苏轼的散文可以与历史上著名的柳宗元、欧阳修和韩愈相媲美,与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散文一起被称为“欧苏”,可见苏轼的散文成就是非凡的。
苏轼画像
苏轼的散文有很多,首先需要讲的就是苏轼的政治论文,在这些政治论文中苏轼满怀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大量的史实进行了周密的论证,字里行间文采飞扬,胸襟开阔,有着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策略》、《策别》、《策断》等都展示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讲也具有非凡的价值。而苏轼的历史论文更是博征旁引,气势恢宏,让人读之称快。代表作品有《平王论》、《留侯论》等。虽然这些文章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其实用价值已经不强,但是其文学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苏轼还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书札、杂记、杂说、小赋。这些作品小巧典雅,夹叙夹议抒发了苏轼开阔的胸怀,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见解,对文艺作品的看法,成就超越了其政治论文,这些作品论述精辟,才华横溢。比如《传神记》和《书吴道子画后》都是不可多得的散文精品。
苏轼的散文成就在当时可以说无人能比,就是从今天来看,苏轼的散文也具有非常好的艺术价值,苏轼不愧是一代大家,文坛巨匠。
苏轼菩萨蛮
苏轼的《菩萨蛮》是一首很有意思的作品,也就是一首回文诗,整首词中,下句都是上句的倒读,而且尤其难得是整首词还意思完整,音律严谨,读起来朗朗上口,可算是古代回文诗中最优秀的作品了,苏轼不愧是才思敏捷的大文豪,随手拈来就是一首清新素雅的佳作,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
苏轼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美丽的佳人在盛夏的午后就寝的情态,盛夏时节,人们苦夏,白昼绵绵,一位佳人在午睡醒来之后,只见清风吹动了院外的垂柳,带来丝丝凉意,此时佳人香汗淋漓,微风吹起薄衫,正好生出阵阵凉意,于是佳人欣然而起,用自己的红酥手,为心爱的郎君调制了一碗冰镇的莲藕粥,给他解暑。整首词本身就是一个温馨的片段,不过用回文诗这种形式写出来,倒显得几份俏皮可爱,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这首词立意未必深刻,不过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而已,但是作者心思细腻,观察入微,对生活中平凡的乐趣和感动都能很好的观察到,并且描绘出来,可见作者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并且整首词中只见佳人,却不见她的意中人,但是佳人种种甜蜜的神态就能看出,这是一位沉浸在幸福恋情中的女子,她的情态,她的表情都透露了这一点。这就是苏轼的伟大之处,不写而写,虽然佳人的郎君没有出现,但是读者已经能够感受出来了,这就是大文豪的厉害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