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天经地义”的典故是什么?为什么说“天经地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经过我的历史研究,我发现了这个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据史书记载,东周时期,有一位名叫申不害的官员,他以清廉著称,对于公正执法,甚至不惜与当时的权贵作对。他的一位亲戚做了错事,被判了死刑。申不害认为亲戚的罪行并不足以判死,于是他向当时的国君建议,请求国君减少亲戚的刑罚。国君虽然认为申不害的请求有道理,但考虑到权贵们的反对,最终还是将判决维持不变。
申不害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向国君求情,申请减轻亲戚的刑罚。国君对于他的坚持和公正感到敬佩,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将亲戚的刑罚从死刑改为流放。这就是“天经地义”的典故。
为什么说“天经地义”?因为申不害的行为,完全符合天地间最基本的道理和原则,就像是大自然中的规律一样自然而然。他的求情,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出于对正义的坚守和追求,符合天地间最基本的法则,因此被称为“天经地义”。
申不害的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人。在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也以他为楷模,坚持正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例如唐代的大诗人杜甫,他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对于社会不公和权贵腐败的批判,传承了申不害的精神。
在现代,我们依然需要这种“天经地义”的精神。在法治社会中,我们需要坚守正义,不畏权贵,才能维护公正和社会稳定。我们需要像申不害一样,用我们的行动去证明“天经地义”的存在。
“天经地义”的典故,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底蕴,更是一种至今仍然有着重要意义的精神。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时刻牢记这种精神,用我们的行动去传承和发扬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