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以貌取人源自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个成语?

成语以貌取人源自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个成语?

大家都知道,成语“以貌取人”是用来批评那些只看外表而不看内在素质的人的。但是,这个成语的起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作为一名历史学者,将为大家揭开这个成语的历史之谜。

据史书记载,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以貌取人”的说法了。当时,齐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大臣,他相貌丑陋,但是却才华横溢,受到了齐桓公的器重。而管仲的一个竞争对手,叫做晏子,貌美如花,但是却没有管仲那么才华横溢。因此,有人就用“管仲不丑,晏子不美”来形容那些只看外表而不看内在素质的人。

后来,到了唐代,这个说法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以貌取人”的成语。当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有一次招募官员,他让大臣们把自己的儿子带来参加考试。有一个大臣带来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儿子,但是李世民却没有选他,而是选了另一个相貌平凡的人。这个大臣非常不满,但是李世民很坚定地说:“我选官不看貌,只看才。”

这个故事传开后,就逐渐演化成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以貌取人”的成语。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成语呢?其实,这个成语的出现与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在古代,社会地位和财富往往与相貌有关,相貌好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重用。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相貌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这个成语的出现,也是人们对于社会观念的一种进步和提高。

成语“以貌取人”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不丑,晏子不美”,后来经过了唐代的演化,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成语。其出现与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是人们对于社会观念进步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