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倾箱倒箧"的典故及用法详解是什么?
倾箱倒箧,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汉朝,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典故来源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朝文学家班固曾经写了一篇名为《太史公自序》的文章,这篇文章总共用了120个匣子来装载,匣子装得满满当当,甚至还溢出了一些内容。班固的朋友们看到这个情景,便形容他的文章内容非常丰富,就用了“倾箱倒箧”来形容。
二、用法详解
成语“倾箱倒箧”多用于形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例如,“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倾箱倒箧,不仅包含了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案例。”
三、历史影响
班固的《太史公自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自传文学的开端。班固的历史著作《汉书》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之一,对后世的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人物点评
班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他的《太史公自序》不仅是自传文学的开端,而且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文章,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班固的历史著作《汉书》也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被后人称为“史才之冠”、“史学之宝”。
成语“倾箱倒箧”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其典故可以追溯到汉朝,班固的《太史公自序》是成语来源,而班固本人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