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洋洋得意出自哪里?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故事是什么?

成语“洋洋得意”出自《庄子·逍遥游》:“大丈夫之不屈,何故其浮浮于人间,如千夫之过楼,而不入于其中呢?此其所以不屈也。”其中“浮浮”即“洋洋得意”的意思。

据史料记载,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理论著作《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一篇,它以逍遥自在的境界来表达庄子哲学中的“无为而治”、“自由自在”等思想。

在《逍遥游》中,庄子以寓言的方式,描述了一个大鹏鸟,它展翅高飞,凌空而行,不为山川河流所限制。庄子把大鹏鸟比喻为大丈夫,它的不屈不挠、洋洋得意的精神,也成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成语。

成语“洋洋得意”源远流长,早在《左传》中就有“得意忘言”之说。后来,成语逐渐发展成为表示自信自满,自以为是的意思。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物都展现过“洋洋得意”的精神。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洋洋得意的自信心态。

成语“洋洋得意”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自信、自以为是的人。比如,清朝名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洋洋得意,自以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自量力,不自觉耳。”

成语“洋洋得意”源远流长,既有庄子哲学中的逍遥自在,也有历史人物的洋洋自得。它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批判。在今天,我们也应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态,不断学习进步,避免过度自信和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