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少年担大任 东汉末年主公排名前十

目录导航:

  1. 历史上哪些少年担大任
  2. 东汉末年主公排名前十
  3. 东汉时男孩称什么
  4. 少年孔融文言文原文
历史上哪些少年担大任

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

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2.孙策(175—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江东割据豪强,配偶:大乔.

孙策是亲孙坚长子,孙坚娶钱塘吴姓女子为妻,生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坚长年征战,将家眷留在寿春(今安微寿春县)。孙策十余岁时,已广交朋友,颇有名声。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寿春一见,便推诚相待,结为好友。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以便往来,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3.周瑜

周瑜(175-211年)他和孙策是同一年出生的挚友,20岁不到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可谓是少年俊才,英姿勃发。公元208年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一战,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曹操,更加确立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他和孙策一起都是东吴最具有进取心的将领,并且赤壁之战后乘胜又打下了荆州,还准备再进攻益州,可惜是英年早逝。此后的鲁肃、吕蒙、陆逊等先后担当主帅,虽然这些将领也都不是泛泛之辈,但东吴方面就再也没有进取中原之心了。刘备曾经不怀好意的向孙权进言要提防周瑜独大的局面,但孙权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了周瑜极大的信任。

4.李元霸

本名李玄霸, 唐高祖李渊第三子,后世因避讳清康熙帝玄烨名改称为李元霸。
《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载: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也就是说,历史上记载不多,十六岁就死了。

军政的话最出名的莫过于霍去病了..年仅17岁北击匈奴为西汉立下赫赫战功,可惜英年早逝。另外,项羽24岁起兵反秦,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三国演义小说形象我觉得江东的孙策,孙权、周瑜了.

洛宾王

成名作:《鹅》

年龄:六岁

还有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军政的话最出名的莫过于霍去病了..年仅17岁北击匈奴为西汉立下赫赫战功,可惜英年早逝。另外,项羽24岁起兵反秦,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三国演义小说形象我觉得江东的孙策,孙权、周瑜了

唐朝诗人王勃6岁善文辞,9岁指摘颜师古注《汉书》瑕疵,14岁应举及弟.25岁写就千古名作《滕王阁序》.音乐神童莫扎特3岁发现三度音程,5岁作曲,6岁登台演出,12岁创作大型歌剧.

少年担大任的简直太多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赵雍继承了父亲赵肃候赵语的王位,邻国齐国 魏国 韩国燕国打着吊丧的理由,实际上是为了瓜分赵国。此时的赵武灵王仅仅是一个10多岁的少年。率领军队守卫边界保卫了赵国。另外汉朝的霍去病20出头就已经封狼居胥。

东汉末年主公排名前十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后,诸侯纷争不断,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选择有能力的主公也是很重要。在汉末的诸侯里,我认为的排名是这样的,第一魏武帝曹操,在诸侯并起时,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北方,同时唯才是举,雄才大略。

第二是刘备,虽然屡经失败,到依然百折不挠,建立蜀汉,第三位孙权,能够审时度势,任用贤才,最后三分天下。其他的应该分别是袁绍,孙策,曹丕,曹睿,刘表,董卓,袁术

个人原创:东汉末年各诸侯主排名

1. 曹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个很有魄力的诸侯主,大英雄。统一北方的功绩令其他人望尘莫及)。

2. 刘表(年轻时很有手段,在“党锢之祸”中活下来并坐领荆州牧。军事无能,但也算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将荆州治理的富庶和平,人才济济。只是没管好自己的老婆,导致蔡氏权势过重,大权旁落,是其黑点。)

3. 孙策(有“小项羽”之称的孙策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作战有勇有谋,办事效率高,以一万兵力横扫江东可谓壮举。执政方面闪光点不多,但也没什么黑点,政治头脑强于项羽。只是为人有点冒进)

4. 刘备(执政能力不错,按照丁斐的评价当省长够用。军事能力不强,也不太弱。会做人,有魅力。脑子比袁绍好使)

5. 马腾(性情宽厚,善于执政,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只是位置偏,底子薄,地盘穷,才被曹操一锅端)

6. 袁绍(宽政治理冀州有功绩。个人魅力高,早期的一系列方向抉择也算高明,正可谓“少年意气自纵横”。只是还是略平庸了一些,做事不果断)

7. 张鲁(以道教治民显得比较另类,但还是有成效的。历史评价不高,不过作为政治家也算可圈可点)

8. 吕布(不能小觑吕布。历史上的吕布能力更强。即使是按小说里的说法,吕布也不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带兵能力不错,也是个治军良将。从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落魄武将,到能与曹操角力的诸侯主,吕布的各项能力彰显无遗。只是政治头脑始终是不高明,作为诸侯主有时候有点傻)

9. 张绣、士燮(马马虎虎,没什么存在感)

10. 公孙瓒(作为武将准一流,作为政治家三流。前期勉抗袁绍尚算英雄,后期龟缩易京变狗熊。行事手段虽然强硬卑鄙,但还是很有效)

东汉时男孩称什么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不满周岁---襁褓;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H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j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2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少年孔融文言文原文

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翻译: 孙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你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已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