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泉岩茶创始人 大红袍的历史故事

目录导航:

  1. 瑞泉岩茶创始人
  2. 大红袍的历史故事
  3. 岩茶之父
  4. 59年十大名茶
瑞泉岩茶创始人

瑞泉岩茶叶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圣辉,为满足超高净值客户家族精神传承和财富向善的需求。

工银私人银行“君子伙伴慈善信托”作为银行业内首个永续集合型慈善信托服务平台。

开创性地将私银客户、客户家族信托、客户企业与慈善信托无缝衔接,助力客户实现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双重传承。

本单慈善信托中的“瑞泉”二字,是客户家族先辈200年前取的商号。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瑞泉,了解武夷岩茶和它背后的故事。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

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孕育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武夷岩茶。

茶树于岩缝之中生长,故而称为岩茶。

独特的生态环境,加之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造就岩茶独特的韵味,让岩茶成为高品质茶的代表。

大红袍的历史故事

大红袍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岩茶的代表。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故事与之相关,但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与大红袍紧密相连。

传说在明代,有一位皇帝得了重病,病情危急,医生束手无策。这时,一位名叫张姓的农民路过,得知皇帝的病情后,自告奋勇,献上了一种特殊的茶叶给皇帝饮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皇帝竟然康复了,非常感激。为了表示感谢,皇帝派人到农民家中,将他采摘的茶树小心照料,不让其他人接触。

这些茶树就是后来的大红袍茶树,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茶叶。根据传说,这些茶树生长在岩石缝隙之间,需要艰辛的攀爬才能摘取到叶子,因此被称为大红袍。同时,它因为其香气浓郁、口感独特,成为了当时的贵族和皇室的独享茶品。

大红袍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历史故事源于明代。相传明朝皇帝赵翼患病,无人能治,直到一位穷苦茶农献上了一块茶叶。皇帝饮后病愈,为了感谢茶农,皇帝赐予这块茶叶红袍,成为宫廷贡品。

后来,这块茶叶被分成多份,分赐给其他茶农,他们种植出的茶叶也被称为大红袍。大红袍因其独特的品质和传奇的历史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武夷岩茶),关于大红袍的历史故事也有多个版本。

老人与茶:老人为了感恩,摸出二粒种子,交代用拐杖在地里挖个坑,种下种子盖好土,不久果真长出了茶树。

状元与茶:一举子中状元后,答谢和尚,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名。

皇后与茶:皇后不适,百般尝试无效,饮其茶恢复,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并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

说起大红袍,历史上还有一个流芳千古的故事。在1385年,也就是明朝洪武十八年,举人丁显上京赶考,途经武夷山时生病了,腹痛难忍晕倒在地。幸被天心庙永乐禅寺的方丈救下。方丈取出陈年储藏的茶叶泡与他喝,才救了他一命。得救后的丁显后来高中状元,并被招为东床驸马。

一个春日,丁显回到武夷山感谢老方丈 救命之恩,方丈领他来到武夷山九龙窠,看到峭壁上长着三株茶树,芽叶肥厚枝叶繁茂。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树的茶叶治好的。状元要求采制一些献给皇上,状元带茶进京,恰巧皇后腹痛难忍卧床不起。状元立刻取出茶叶泡好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赐予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去武夷山封赏。

岩茶之父

目前所知的只有“大红袍之父”陈德华,岩茶之父的称号在岩茶圈是没有的,如果有应该是姚月明。

因为对现代武夷山岩茶贡献最大的两个人是不能不说的。一是姚月明,他五十年代大学毕业扎根武夷山,用了几十年时间整理,培育几百上千种的武夷山茶种,制定的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对岩茶生产和制作贡献巨大,武夷山茶人都尊称他为“姚老”。

二是陈德华,武夷山茶科所的两任所长,在1985年拼配出商业大红袍,从此武夷岩茶走上商业化,目前武夷岩茶在中国茶叶届的地位陈德华功不可没,所以武夷山茶人都尊称他为“大红袍之父”

59年十大名茶

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将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时隔59年,由农业部再次组织推出的第二次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选。

据介绍,此次申报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按网络评价(占15%)与专家综合评分(占85%)确定排序,再由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审定,最终公布的“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依次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化黑茶、蒙顶山茶、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普洱茶、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和都匀毛尖。其中信阳毛尖仅次于西湖龙井之后,位居第二位。

1958年由农业部首次评选的“中国十大名茶”,评选出了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等在内的十种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