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东周时代为什么称为秦国
- 东周是如何到春秋战国的
- 春秋战国为什么叫春秋
因为分封在了秦地,后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东周时代并为称之秦国。
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春秋时代,大家尽量讲文明,也就是说能动嘴绝不动手,在一个框架里碰撞,遵从的是尊王攘夷;战国时代就截然相反,说打你就打你,一个打不过就拉帮结派搞群殴,仁义道德见鬼去吧!
秦国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邑时崛起的,那时周平王感激秦人护驾有功,于是就将丰镐地区许之于秦,只要秦人能将犬戎赶出丰镐,那片地方就是秦人的自留地了,因此秦人以此立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赵氏,据近千年后的西汉时期记载,传说秦国王族在西周周孝王时期因秦祖先秦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于秦,作为周朝分封国。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为诸侯,伯爵,秦始建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嬴政在前221年称始皇帝,中国历史进入皇权专制时代。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秦朝。
东周是如何到春秋战国的春秋战国只是一个时期,而周朝是一个朝代。春秋战国这个时期是在周这个朝代中。产生的原因:帝王昏庸无能,诸侯的力量扩大,产生割据。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由于东周时期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又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历史学家为了研究的方便又将东周进行了历史分期,划分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名字代表这两个特殊的时期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
而战国的来源则是《战国策》,它是西汉刘向所著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这个时期,列国之间的战争方式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改变,战争规模也比之前要大得多,战况也更加惨烈,因此称之为战国时代。
“春秋”一词来源于孔子整理编订的《春秋》一书。
孔子编订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41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的起止年代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大体相当,所以历史学家就把“春秋”二字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那一年(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末年)。
春秋时期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从周平王东迁即公元前770年开始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东周后半断也就是战国时代的开端,战国时代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春秋战国为什么叫春秋春秋战国的春秋意思: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之所以被称为春秋,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政治方面,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间,也是各诸侯国之间使者往来、会盟等活动的主要时间,很多重要的政治活动都是发生在春秋季节;
二是经济方面,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当然发生在春秋季节的农耕,春种秋收。于是用最能代表当时政治经济活动的季节来代表全年,就很合乎情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被称为春秋,是因为鲁国史官编写的一本书叫做《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大事。孔子修订后以《春秋》命名,成为儒家经典之一。这个历史时期被称为春秋时期,是因为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间,也是各诸侯国之间使者往来、会盟等活动的主要时间,很多重要的政治活动都是发生在春秋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