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如何理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什么意思
- 鲁迅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是鲁迅。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原文是这样说的:
(司马迁)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故能如茅坤所言:“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也。
如何理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于《史记》的评价。
分析:
“史家之绝唱”是评价《史记》的史学价值,说它是历史著作中的“绝唱”;
“无韵之离骚”是评价《史记》的文学价值,说它可以和屈原的《离骚》媲美。
史记
书名。原名《太史公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后褚少孙补撰部分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脉络。在史学、文学上都有很高价值。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什么意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于《史记》的评价。
“史家之绝唱”是评价《史记》的史学价值,说它是历史著作中的“绝唱”;
“无韵之离骚”是评价《史记》的文学价值,说它可以和屈原的《离骚》媲美。
史记
书名。原名《太史公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后褚少孙补撰部分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脉络。在史学、文学上都有很高价值。
鲁迅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自此例一出,历代史书,尤其是二十五史,遂不能出其范围。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举凡治乱兴衰、典章制度,均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通史、纪传、通典、通考,纪事本末,大都导源于此。《史记》确实是集先秦及汉初之大成的私家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富,结构之严,体制之备,均可谓空前。班固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实录”精神,又堪称绝后。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司马迁著史绝非局限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也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客观地观察历史,他是带着深切的痛苦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成败,所以笔端常饱含着悲愤。尤其对布衣闾巷之人、岩穴幽隐之士和才高被抑、无可申诉者,更是写得一往情深,感同身受。司马迁在叙事中敢写事实,以致于“显暴君过”,本来已经与屈原相似;其“肆于心而为文”,也和《离骚》一致。所不同者,《离骚》是直抒胸臆,《史记》则寄于笔下的人物。《史记》近于《离骚》的那种悲愤,不一定是得之于学,恐怕主要是因为司马迁的感愤同屈原一致,甚至可以说,因为司马迁生于汉季,比屈原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不公不平,所感愤者比屈原还要深广。
总之,《史记》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史的文学,是文学与史学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