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也门是哪个国家的地名
- 阿拉伯帝国著名历史事件
- 也门和巴基斯坦谁的面积大
也门是国家名,不是地名。
也门共和国,为西南亚国家,阿拉伯海和红海边缘,与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首都为萨那。1990年5月22日由也门阿拉伯共和国和也门人民民主共和国两政权合并而成,然而2014年起发生内战,至今也门被分为也门联合政府、胡塞运动及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所控制。
国名在阿拉伯语中为“右侧”,加上冠词而成,因其地处麦加南方,当面朝日出的方向时,也门位于右侧。
也门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沙特、阿曼相邻,濒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
1990年(庚午年)5月由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也门)合并组成。也门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也门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粮食不能自给,约1/2依靠进口。在夏季有着沙漠中常见的沙尘暴,而因过度放牧,沙漠化日渐严重。
也门不属于哪个国家,也门是独立的国家。
也门也称“也门共和国”一般指“也门”,为西南亚国家,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北纬12-20度,东经41-54度。北部与沙特接壤,南濒阿拉伯海、亚丁湾,东邻阿曼,西隔曼德海峡与非洲大陆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等相望。
也门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国家,石油和天然气是其最主要的自然资源。也门的非石油资源也比较丰富,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铅、锌。也门的西部和南部是连绵的高山和高原,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666米,是也门和阿拉伯半岛的最高点。也门东北部是广大的高原地区。从也门-阿曼边境开始,沿阿拉伯海岸,在曼德海峡北折至也门-沙特边境,是长约2000公里,宽约30-60公里的平原地区。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曾经存在于现也门共和国北部的一个国家(1962年到1990年),1962年9月,阿卜杜拉·萨拉勒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北部的巴德尔王朝,成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1967年,南也门摆脱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并成立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1990年5月22日,北、南也门宣布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
它的首都是萨那。伊斯兰教为国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萨那。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角,西临红海,地处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间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
也门即也门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沙特、阿曼相邻,濒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北纬12~20度,东经41~54度。其北部与沙特接壤,南濒阿拉伯海、亚丁湾,东邻阿曼,西隔曼德海峡与非洲大陆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等相望。也门有约2000公里的海岸线,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位于西南的曼德海峡是国际重要通航海峡之一,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位于阿拉伯海亚丁湾的亚丁是历史上有名的港口之一。
也门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国家,石油和天然气是其最主要的自然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门石油的工业化生产和出口就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也门的天然气形成工业化生产并实现出口,主要出口中国、加拿大和韩国。
阿拉伯帝国著名历史事件一、普瓦捷之战
公元732年,阿拉伯帝国的西班牙总督阿卜杜勒·拉赫曼·迦菲齐大举进攻高卢地区,与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在普瓦捷展开激战。
普瓦捷之战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西方史学家认为,这是改变世界历史的决定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的决定性在于,阿拉伯人从此止步于伊比利亚半岛,未能再向更广阔的欧洲大陆进军,欧洲的基督教信仰因此得到了保全。普瓦捷战役发生的二十一年前,阿拉伯帝国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在此设立了安达卢西亚行省,但是阿拉伯人对此还不满足。最早进军欧洲的阿拉伯统帅穆萨甚至计划率领军队横穿欧洲,击败拜占庭帝国,然后回到大马士革。
更为现实的目标是掠夺欧洲的财富,法兰克王国有很多富丽堂皇的教堂,对阿拉伯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再加上法兰克王国当时内斗不止,进军高卢的计划很快就付诸行动了。 二、安巴萨战败
安达卢西亚总督安巴萨率军入侵今天的法国南部,洗劫了当地的教堂和修道院。进攻图卢兹的时候,安巴萨的军队遭到了阿基坦公爵欧德的顽强抵抗,安巴萨本人阵亡,阿拉伯军队被迫退回西班安巴萨战败,一个主要原因是内部不稳。阿拉伯帝国驻扎在欧洲的军队,主要由阿拉伯人和来自北非的柏柏尔人构成,而且柏柏尔人占多数。柏柏尔人常常受阿拉伯人歧视,占多数的他们自然就心怀不满。柏柏尔人领袖奥斯曼·伊本·阿比·尼萨就暗中勾结欧德公爵,甚至在战后迎娶了欧德的女儿。内部离心离德,这仗当然赢不了。后来上任的安达卢西亚总督阿卜杜勒·拉赫曼,着手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柏柏尔人的问题。阿卜杜勒·拉赫曼颁布政令,规定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享有同等地位,算是缓和了双方的矛盾。
接下来,阿卜杜勒·拉赫曼率军讨伐不忠的奥斯曼,一举将之击溃。奥斯曼侥幸逃脱,投奔了岳父欧德公爵。
欧德公爵当时正自顾不暇。他和柏柏尔人结盟,引起了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的不满。因此法兰克军队发动了对欧德的进攻,打得欧德毫无还手之力,实力受到严重削弱。牙。
阿拉伯帝国镇压了内部反对势力后,第一任哈里发阿布·巴克尔( Bakr,573—634年)随即向叙利亚方面发动了扩张战争。巨大胜利的强烈刺激下,
第二任哈里发奥马尔(Umar,586—644年)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的大征服运动。635年,哈里发的军队同时对拜占庭和波斯萨珊帝国(226—651年)展开了进攻。被称作“安拉之剑”的哈立德·伊本·韦立德(Khalid,?—642年),率领阿拉伯人迅速通过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在亚尔穆克河畔一举歼灭了拜占庭5万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阿拉伯军队的接连胜利,迫使被围困两年的耶路撒冷于638年请降归顺。面对阿拉伯人猛烈的攻击,拜占庭帝国国王希拉克略悲哀地说道:“叙利亚,如此美好的锦绣河山,还是归于敌人了!”
占领叙利亚后,4万阿拉伯铁骑乘胜挥师东进。637年,哈里发的军队占领了亚洲西部的伊拉克,并向伊朗高原境内的萨珊波斯的腹地不断推进,最终于642年在卡迪西亚战役中彻底击败了萨珊波斯军队,征服了已有4000多年文明的历史古族波斯人。
与此同时,西征大军也捷报频传。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在科普特人(Copts)的支持下获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642年,哈里发成为亚历山大的主人,整个埃及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Osman,574—656年)继续进行扩张战争,在他的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的铁骑先后征服亚洲的霍拉桑、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非洲的利比亚等地区。为了进一步控制地中海,奥斯曼征集小亚细亚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穆罕默德和历代哈里发都奉行较开明的文化政策,这使得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这两个将不同民族融合在一起的纽带为基础的阿拉伯文化得以高度发展。
领先地位和融合精神。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结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四大哈里发时期
穆罕默德之后,阿拉伯国家的首脑称为“哈里发”,意为真主使者的继承人。最初的四大哈里发由穆斯林公社选举产生。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632~634在位)平定了各部落的叛乱,恢复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在位)利用拜廷帝国和波斯长期战争后两败俱伤的有利时机,在“圣战”的旗帜下,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先后征服拜占廷统治下的叙利亚(636)、巴勒斯坦(637)和埃及(641)。并于642年大败波斯军。占领了从波斯湾到高加索、从伊拉克到波斯本土的广大地区,为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倭马亚王朝时期
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的政权巩固以后,阿拉伯贵族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在东线,征服了布哈拉、撒马尔罕、信德及部分旁遮普地区,并达到中国唐朝边境。在西线,攻占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后,于711年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安达卢西亚。后在入侵法兰克王国的普瓦提埃战役(732)中遭到失败,退回西班牙,从此再未越过比利牛斯山。至8世纪中叶倭马亚王朝后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西临大西洋,东至中亚河外地区,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封建军事帝国。
阿拔斯王朝时期
阿拔斯王朝历时500余年,分为强盛和衰落两个阶段。王朝建立后最初的近100年(750~842),特别是哈伦·拉西德和麦蒙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在中亚怛罗斯战役中,击败中国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
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称号,一直被继承下去。哈里发国由位于开罗的马穆鲁克王朝的控制之下,这奠定开罗在阿拉伯的地位。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台瓦基勒被俘。1543年,穆台瓦基勒死去,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直到1924年,哈里发制度最终才由土耳其共和国的凯末尔完全废除,但土耳其人不是阿拉伯人,加上凯末尔的世俗主义政策,并不被视为穆斯林的代表。直至1932年伊本·沙特统一阿拉伯半岛并建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地区才重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
然而到13世纪,阿拉伯人迎来他们最为残酷的敌人蒙古人,1253年蒙古人发起了第三次西征,此前蒙古人第一次西征攻灭花剌子模帝国,及东欧地区,打开了蒙古人向西的通道;后来蒙古人发动了第二次西征,彻底扫荡了东欧,并攻击了中欧地区;而蒙哥大汗时期蒙古正式发动第三次西征,目标就是阿拉伯帝国,最终旭烈兀攻占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并处死阿拔斯王朝的末代哈里发,阿拉伯帝国正式灭亡。
此后的阿拉伯人先后被蒙古人统治、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西方英法等殖民者的统治,再没有迎来统一。
阿拉伯历史:普瓦捷之战,欧洲梦破碎
关键词:普瓦捷之战、欧洲梦破碎
前因
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公元711年,在穆萨·伊本·努赛尔的指挥下,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正式发起了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战争。
后果
柏柏尔人大起义:公元741年,北非发生柏柏尔人大起义,阿拉伯帝国不得不派出大军镇压,因此放松了对欧洲的军事行动。
也门和巴基斯坦谁的面积大巴基斯坦大
巴基斯坦:80.394
也门:52.797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
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伊斯兰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巴基斯坦全国领土为880254平方公里(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796095平方公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南部沿海一带为沙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全国最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脉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汇聚,形成了奇特的景观。
巴基斯坦属于热带气候,气温普遍较高,降水比较稀少,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北纬12~20度,东经41~54度。其北部与沙特接壤,南濒阿拉伯海、亚丁湾,东邻阿曼,西隔曼德海峡与非洲大陆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等相望。也门有约2000公里的海岸线,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位于西南的曼德海峡是国际重要通航海峡之一,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位于阿拉伯海亚丁湾的亚丁是历史上有名的港口之一。
也门国土面积55.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2200公里
也门南部属热带干旱气候,一年分凉热两季,4—10月为热季,平均气温37度,11—3月为凉季,平均气温为27度。年降雨量为50毫米。亚丁气温较高,热季气温高达41.8度,凉季气温最低17.5度,年均降雨量94.7毫米。
北部气候种类较多,东面缓坡伸向鲁卜哈利沙漠,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气候干燥,炎热少雨;
中央高原,海拨1500~4000米高,气候凉爽;丘陵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多雨季集中在3—5月和7—9月;
西部红海沿岸是帖哈麦地区,气候炎热而潮湿,夏季气温一般在35~40度,湿度一般为80%~90%,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是阿拉伯半岛降水量最多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