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建立事件 东魏和北齐的区别

目录导航:

  1. 北朝建立事件
  2. 东魏和北齐的区别
  3. 南北朝各国灭亡顺序
  4. 北周灭北齐之战
北朝建立事件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完成了统一大业,故不在此列;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这五个朝代与南方地区在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即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北朝结束了中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中文名称

北朝

国家领袖

拓跋珪、高洋、宇文觉

外文名称

The Northern Dynasties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长安,平城,洛阳

主要民族

汉、鲜卑、羌、匈奴等

主要城市

邺城,天水,南郑

主要宗教

佛教

官方语言

汉语、鲜卑语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朝代

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魏

386年—557年

东魏-北齐

534年―550年,550年—577年

西魏-北周

535年―556年,557年—581年

东魏和北齐的区别

东魏和西魏是瓜分了北魏之后成立的两个国家,但实际都被权臣控制,皇帝没有没有任何实权,东魏被高氏掌控,西魏被宇文氏掌控。

东魏最终被高氏篡位,立国号为大齐,齐国继承了东魏的全部土地,因为齐国始终在北方,因此高氏齐国又被称之为北齐。东魏从建立之初就是高氏掌权,从东魏到北齐就只是换了一个国号,统治者从名义上拓跋氏变成了实际掌权的高氏。

南北朝各国灭亡顺序

裂、南北对峙的阶段。
在南方,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分别是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
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魏(386—557年)、东魏(534―550年)、西魏(535年―556年)及北周(557—581年)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550—577年)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

先说北朝,由鲜卑族人建立魏朝,后分裂为东西魏,不久分别由高氏和宇文氏篡国,建立周国和齐国,与南朝的陈国三足鼎立,后齐国高氏被周国宇文氏灭国,周国被隋朝隋文帝篡国后一统天下。

南朝就精彩,在刘宋刘裕建立宋国时,其实力大大强于北朝,不急其子孙不断作死,皇权更迭不畅,朝堂不稳,之后相继建立了齐、梁、陈三国,国力是依次减弱,到陈国时已经是偏安一隅,无力与北朝争雄了。

北周灭北齐之战

公元576年(北周建德五年)十二月至六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决定北连突厥,南和陈朝,并乘陈攻占北齐淮南地之机,发起攻灭北齐的战争。此次战争历时3年,较大的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

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史称北齐和北周。北齐拥有今河北、山东、安徽及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军事、经济实力较强,但实行纵容各级官史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政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至后主高纬时,更是腐败不堪,不胜其弊。北周占有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虽军事、经济实力不如北齐,政治却比北齐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力日渐强盛,于是宇文邕发起攻灭北齐的战争。

邙山之战

公元564年(北周保定四年),北周十万大军围攻北齐重镇--洛阳,北周派遣尉迟迥进攻,北齐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段韶救援洛阳。最终北齐以少胜多。

河阴之战

公元575年(北周建德四年)七月至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于河阴(今河南盂津尔)地区与北齐军进行的一次作战。

平阳之战

公元576年(建德五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再次进攻北齐,其作战企图是:攻击攻击晋州,扼北齐咽喉,吸引北齐主力大军救援,再集中力量消灭援军,乘势东进,攻灭北齐。

公元572年,北齐名将斛律光受戮,北周皇帝趁势进军北齐。

公元577年正月,高恒从邺城出逃济州(今山东茌平西南)。宇文邕围攻邺城,焚烧西门,北齐军战败。

二月,周军攻下信都(今河北冀县),俘北齐任成王高浩,广宁王高孝珩等。

随后,周武帝遣军平定各地反抗势力。北齐亡。北周统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