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克劳塞维茨发布的三个信条核心是什么
- 信条各国叫法
- 19世纪德国俾斯麦政治主张
- 俾麦斯为什么被称为德国的“铁血宰相”
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1810年10月起任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时,一些富有爱国热忱的将军和军官,如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博伊恩等反对普鲁士臣服于拿破仑1世。克劳塞维茨受他们的委托,于1812年2月起草了一份《日耳曼民族解放纲领》,名为《三个信条》。他在该纲领中提出了联合俄国、反对法国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思想。表达了他们坚持抗击拿破仑军队的爱国信念,强调了普鲁士应该进行军事改革的迫切性.
主要著作是《战争论》。指出“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认为“每个时代均应有其特定的战争”,军事学术的变化是由“新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引起的。这些判断是正确的。克劳塞维茨在研究军事学术理论及其组成部分--战略学和战术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反对军事学术中的“永恒的原则”,认为战争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同时,他又否定在军事发展上存在规律性,并且断言“战争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领域,是一个充满不确实性的领域”。
信条各国叫法西班牙-西哥特,卡斯提尔王国 意大利-罗马帝国 葡萄牙-苏维汇,波尔多伯爵领地 比利时-比列格 荷兰-尼德兰,巴达维亚共和国 法国=高卢 英国-布列吞 德国-日耳曼 俄国-基辅罗斯 捷克-波西米亚 匈牙利-阿瓦尔 罗马尼亚-瓦拉几亚 保加利亚-保加尔汗国 塞尔维亚-尼什 黑山-ZETA 阿尔巴尼亚-伊皮罗斯 希腊-拜占庭 瑞士-魏尔海姆共和国 梵蒂冈-教皇国 美洲 新英格兰,纽芬兰,新法兰西,新西班牙,新格拉纳达,等等
19世纪德国俾斯麦政治主张俾斯麦是19世纪晚期的德国首相。他提出了“铁血政策”,三次对外战争,并都取得了胜利,统一了德国,,并确立了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因此被称为“铁血宰相”。铁血政策:是指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于1862年提出的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其中,“铁”指武器,“血”指战争。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阻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
俾麦斯为什么被称为德国的“铁血宰相”俾麦斯的名言“一个国家的意志是通过铁和血表现的”描述的正是他的做法。他通过铁血政策将四分五裂的国家凝聚成一个资本主义强国,因此被称为德国的“铁血宰相”。
容克地主出身的俾斯麦精心策划了三次战争: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对奥地利的战争以及1870-1871年对法国的战争。每一场战争的处理结果都为发动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同时为了使战争顺利进行,俾斯麦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其中有两点是起了关键作用:
首先俾斯麦坚持始终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甚至不惜与普鲁士统治集团决裂。如此固
执的坚持己见,俾斯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地缘角度看,对西北方的丹麦、东南方的奥地利和西边的法国作战,普鲁士需要稳定的后方。俄国作为东方边境上的唯一大国,与之交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国家关系看,普鲁士与俄国并没有大的直接的利益冲突,这就为两国友好提供了基础;从国际环境看,与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在所难免,英国奉行“光荣孤立” 政策,同时希望普鲁士强大以抗衡法俄,基本上对德意志统一保持中立态度。剩下的唯一大国俄国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证明,俾斯麦的决策是正确的,俄国的中立态度使普鲁士在统一战争中畅通无阻。
1861年随着普鲁士国王的死,摄政王威廉一世登基。新国王经常与日益自由化的普鲁士国会发生冲突。1862年冲突升级了,国会拒绝了一项要求重组军队的预算。国王的大臣们没办法说服国会议员们通过法案,而国王也不愿意妥协。威廉一世甚至以退位为威胁,而同时他也相信俾斯麦能化解这场危机,然而威廉一世并不想任命一个要求在外交事务上完全放权的人。1862年9月,下议院压倒性的否决了该项预算,国王在罗恩的建议之下召回俾斯麦。9月23日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兼任外交大臣,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注:这里指德意志)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
从政前的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雪恩豪森一家大容克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1835年于柏林大学毕业后,俾斯麦回到老家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强壮的体格,粗野的个性,对待农民的残忍,追求目标的毅力和不择手段以及现实主义的态度,构成俾斯麦鲜明的性格特点。
因为他实行“铁血政策”。
为了冲破封建割据对经济的阻碍,德国的统一提到了历史的议事日程。首相俾斯麦于1862年提出的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其中,“铁”指武器,“血”指战争。
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阻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
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俾斯麦也从而被人称为“铁血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