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香港的繁荣不是英国带来的,但是与英国有关
- 香港百年沧桑说明了什么
- 香港语言生活的历史演变
香港的繁荣在于历史,1949年共产党赢得了国共内战,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而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制裁。
香港是当时进入中国市场的唯一入口,所以香港由小渔港摇身一变成了工业港口。50-90年代。中国在闹革命,韩国台湾在闹民主,东南亚在内战 。日本跟香港成了亚洲地区最安全的地方,这使得香港出现了繁荣,90年代香港达到高峰,GDP占中国的百分之25。不久,中国改革开放,韩国台湾完成民主。东南亚结束内战。香港的地位走向衰弱。但年轻一代的香港人认为是中央接手后香港才没落的,所以跟内地有很大的矛盾。香港百年沧桑说明了什么位处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水深港阔的天然良港,是香港的最主要地标之一。再加上香港位处东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吸引了英国人不惜于19世纪中叶通过战争从满清政府手上取得香港主权,从而开通港口、发展航海贸易。时至今日,香港的地理位置仍然能让本地经济通过转口贸易以及中转旅客而得益。
由于占据境内大部分范围的新界山多平地少,香港可供发展土地本身十分有限。香港开埠早期,新界及市郊大部分范围由林地、灌木、以及务农的乡镇村落组成,并未大规模发展。政府后于1976年把部份未开发地区划为郊野公园,保护绿化环境。而接近维多利亚港的市区,则因经济发展而使土地供不应求,高密度楼宇向高空发展,寸金尺土。政府自1960年代起规划多个卫星城市,发展新市镇,分散人口。为方便市民跨区工作、增加各区人口流动,政府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网络,缩短市区及郊区之间的旅程时间,陆路、铁路网络至今仍然不断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香港语言生活的历史演变香港地处广东以南,早期受英国殖民影响,成为了我国一个特别行政区。
早期香港为广东的一部分,居民以客家人和疍家人为主。因此在香港,使用带有当地口音的粤语以及客家话。
被英国殖民后,由于外国人的进入,香港也开始受到英语的影响,部分人群使用英语。
而随着二战和国共内战的发生,大批内地居民南逃,香港也开始流行上海话。
而后随着香港社会的逐渐稳定,粤语也再次成为了香港的主要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