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三国明明是四国为什么要叫三国
- 为什么四川叫做巴蜀
- 蜀国为什么叫汉
因为《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改编的,三分历史七分虚构,属于演义类历史小说,所以才叫《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这个等级是王爵,是比魏蜀吴三国皇帝要低一等的。他建立的燕国也是王国,类似于两汉时代的诸侯王国,这不是皇帝之国,无法和魏蜀吴三国等量齐观。所以,魏蜀吴三国的说法并没有错,三个皇帝,三个帝国。
其次,即使他自己建立了政权,叫燕国,那也没有合法性可言。
他斩了孙吴派来册封他为燕王的使者,不接受孙吴的册封,孙吴转而不认可它的合法性,蜀汉也不认可,曹魏更不认可。
在公元190年,公孙度在辽东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燕国,在那之后,便开始了东讨西伐,东部攻打到了高句丽,西边打到了乌恒等,将整个燕国的疆域越变越大。在公元204年,公孙度便离世了,燕国交到了其儿子公孙康的手中,却不曾想,这公孙康是个没有政治才能的,最后还在曹操面前毫无君王之姿。
公元238年6月,燕国所在的辽东地区,便被魏国的司马懿带领着大军攻占了,公孙康并没有抵抗,而是直接打开了城门,俯首称臣。虽说如此,公孙康最后还是被 司马懿给杀,整个燕国,也二世而亡。算起来,也只是在历史上存在了48年罢了。
不过,总的来说,燕国在整个历史上并没有对中原地区的格局演变带来什么影响,所以,"三国演义"便没有添上这第四个国家
为什么四川叫做巴蜀四川人主要起源于古代“蜀人”和“巴人”。商周时期,古蜀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盆地的西侧,大约在如今的阿坝州茂县山区,随着部族的壮大,古蜀国的族民逐渐向四川盆地的内部迁徙,并到达了成都平原一带。
与此同时,另一只四川先民部族——巴族也在楚人的压迫下,逐步从湖北一带迁居至四川盆地的东部地区,并建立了巴国。故而,四川盆地也就有了巴蜀之称。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派客卿司马错南下灭巴国、蜀国,并将巴蜀改为两个郡:蜀郡和巴郡。
进入汉朝,汉武帝将天下分为13州,并将巴蜀地区改为益州,这就是四川地区作为一个行省的雏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入主益州,并建立了蜀汉,这也成为了四川地区诞生的第一个帝国。后来每当天下纷乱之时,四川往往能成为割据一方的重要势力。如:李雄、王建、孟知祥等等。
《三国演义》中,我们常常听到“东西二川”,“两川之地”等等的称呼,而真正有“川”之称则是在唐代以后。唐初,益州被改为剑南道,后又分为东、西两川,即剑南东川道和剑南西川道,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简称“两川”。到了唐玄宗时期,又增设了山南西道,至此,又有了“三川”之称。
宋朝时,三川之地,又称为川陕三路,因此,三川又被称为三路,依次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到了宋真宗咸平年间,又增设夔州路,这样便有了“川陕四路”之称。100多年后,宋徽宗在一份诏书里,将川陕四路简称为:“四川”,四川之名由此而来。
元朝时,实行行省制度,以四川盆地为中心,重新划分了这一地区,并更名为“四川行省”,这可以算作四川建省的开始。此后,明清两朝,和民国时期,对四川地区的界限都有过一定的调整,也逐渐形成了今天四川省行政区。
蜀国为什么叫汉把刘备所建立的政权称为“蜀”,是陈寿(著有《三国志》)为代表的史家干的事儿。
其实,刘备一方自称是东西汉的继承者,其国号也是“汉”。习凿齿(著有《汉晋春秋》,已佚,有辑本)等称之为“季汉”,也叫“蜀汉”。
称它为“蜀”,不是简称那么简单,带有蔑视的意味。换言之,乃是否认它的正统性。
陈寿等在晋朝时修《三国志》,以晋所继承的魏为正统,称曹氏为“帝”,称孙、刘为“主”,有不得已之处。后世也如此,则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