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永乐大帝在历史上的地位
- 朱棣为什么被称为封狼居胥
- 朱棣是被汉王害死的吗
- 如何评价明成祖朱棣
- 多伦会盟和朱棣五征蒙古哪个好
对永乐帝朱棣的评价,褒贬不一,功过是非皆具。负面的主要还是在于其发动靖难政变搞垮当朝皇帝政权,且于破城后大杀建文朝死硬派忠臣。
正面的则在于其稳坐江山后,掌政期间的一系列施政。修成永乐大典,平定蒙古隐患,郑和七下西洋,迁都北京,皆具有深远历史价值与对后世的积极意义与作用。在国际上,东南亚国家的官方编著教科书,长年把永乐大帝当年派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诸国建立商贸友谊邦交的史迹列为必读必考内容。其正面地位不仅在中国国内历史可见,甚至在国际历史永存。
其以成祖之号与令尊并列明朝唯二祖号皇帝,并非无原因。
位列中国十大帝王之列
朱棣作为帝王,是成功的,是伟大的,他开创了永乐盛世。他的一系列治国操作,使得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繁荣昌盛,国势极盛!四方来朝!
军事作为:朱棣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积极经营边疆;北征蒙古、南征安南、驻军哈密、防御倭寇,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开疆扩土、巩固边防。
政治作为:朱棣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肃清政治环境。
经济作为:朱棣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疏通漕运保证了粮食与各项物资的供需。
文化作为:编修《永乐大典》
结语
总的来说,朱棣为守卫国土而迁都北京,是其他皇帝没做到的,这样有效的制约了蒙古的侵扰和发展。他命人修订的《永乐大典》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而让郑和下西洋以及陈诚出使西域,更打开了万国来朝的大门,将中国的繁荣昌盛推向了顶峰。
朱棣对外军事强硬,对内治国有方,眼光长远、眼界开阔。虽然皇位来路不正,对敌手段残忍,但是作为帝王来说,他是成功而伟大的,给百姓营造了稳定富足的生活环境,让当时明朝的国人骄傲自豪,当之无愧位列中国十大帝王之列
关于这个问题,永乐大帝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1402年-1424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提倡农业生产、加强军队建设、改革税收制度、修建宏伟的宫殿和工程、推广科学技术等。这些改革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永乐大帝还积极推广文化教育,修建了北京的紫禁城和永乐大钟等建筑物,大力发展书法、绘画、雕刻、陶瓷等艺术,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因此,永乐大帝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崇高,被誉为明朝最杰出的皇帝之一,被称为“文治武功”的典范。他的改革成果不仅影响到中国,还对整个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棣为什么被称为封狼居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诗句,从汉朝以来“封狼居胥”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追求,历史上仅有五人达成,其中包括朱棣。
明朝初年曾经多次北征蒙古,朱元璋及其儿子朱棣曾经五次出兵讨伐蒙古,朱棣有一次追击蒙古军队直抵狼居胥山。朱棣想起了封狼居胥的典故,他心生感慨,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
大明帝国的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大帝。朱棣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1421年迁都北京,1424年8月12日去世,葬于长陵,庙号为成祖。 朱棣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他曾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朱棣在五次亲征蒙古的战争中,追击蒙古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燕然凯旋还朝,因此,朱棣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帝王。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吏治清明、武功昌盛,天下一统,造就了‘永乐盛世’。
朱棣是马上皇帝,皇位也是靠武力抢得,所以为人刚硬霸道,面对敌人,毫不手软。对南,他大军攻灭安南,设置承宣布政使司,以流官治理安南。对西,他设置哈密卫,羁縻新疆。对东北,他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广大的东北地区。
而对北,面对北元残余势力这个最大的敌人,朱棣五次亲征漠北,打的北元残余势力分崩离析,为明王朝北方构建了坚固的防御体系,维护了明王朝边境的安全。
永乐八年,也就是公元1410年,朱棣再次亲征,要对北元残余势力赶尽杀绝,北元残余势力被朱棣打的溃不成军,朱棣追亡逐北,率大军来到狼居山下,朱棣令人杀青牛白马祭封天地,封狼居胥。
朱棣是被汉王害死的吗明成祖朱棣并不是汉王朱高煦害死的。
汉王朱高煦是永乐朱棣的二儿子,虽然朱棣一直方言要传位朱高煦,但始终没有实行。
历史上,朱棣是死在远征漠北的归途中的。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至七月,明成祖最后一次亲征鞑靼,鞑靼部首领阿鲁台率军进犯明山西大同、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等地。朱棣遂调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之兵于京师和宣府待命。获悉阿鲁台已逃往答兰纳木儿河(今蒙古境内之哈剌哈河下游),朱棣令全军急速追击。六月十七日,明军进至答兰纳木儿河,搜索方圆三百里却不见阿鲁台部踪影,因所获甚微,明军粮尽,朱棣只得下令班师回朝。8月12日,朱棣死在了榆木川。
是的。朱棣是被汉王困死的。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朱棣不是汉王害死的,是病逝。
明永乐22年,朱棣在第五次远征时,突发疾病,朱棣临死前召杨士奇到榻前,想将皇位传给汉王。同时保住太子一家。
杨士奇建议把太子一家送到南京,让汉王继承皇位并立血誓不伤害太子一家。
但朱棣死后,杨士奇未遵朱棣的遗命,而是和朱瞻基共谋,秘不发丧,让太子抢先登基。
不是,朱棣因病去世。
明永乐22年,朱棣在第五次远征时,突发疾病,朱棣死前召杨士奇到榻前,想将皇位传给汉王。朱棣说:老大朱高炽身体不好,只有一两年的寿命了,如果让这样一个形同死人的人坐在龙椅上,和坐一个尸体有什么区别。
如果他死了朱瞻基继位,老二、老三肯定不服,必然起兵造反。而当时全国的精锐都在汉王手中,而且他有着丰富的领兵作战经验,朱瞻基是肯定打不过的。所以他要杨士奇想一个办法,即能保天下不乱,又能保太子一家的平安。
杨士奇说:南京是陪都,可以让太子一家到南京生活,并要汉王写下血书保证太子一家平安,否则死后不得入祖庙。这办法看似可行,而杨士奇当天晚上就拿着这份诏书去找了太孙朱瞻基,商量解决办法。
在杨士奇的支持下,朱高炽在北京登基了,并昭告天下。而汉王对朱棣之死秘不发丧耿耿于怀,并以杨士奇、朱瞻基对朱棣驾崩秘不发丧为由,发动清君侧。
不是。1.朱棣是汉王朱高煦的父亲,汉王朱高煦如果害死了父亲,那么他更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了,他的大哥明仁宗朱高炽就可以以此为借口,下旨处死他。
2.朱棣与仁孝徐皇后生了三个嫡子,三个嫡子中 他最喜欢的就是老二汉王朱高煦,甚至有过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因此,汉王朱高煦没有必要害死父亲朱棣。
朱棣不是被汉王朱高煦害死的,而是北征途中病死的。
大明永乐22年,朱棣在第五次远征蒙古时,突发疾病。朱棣即刻回师,却在走到榆木山时就病死了。而且朱棣死前还曾召杨士奇到榻前,想将皇位传给汉王,因为太子朱高炽身体太差。但遭到杨士奇反对,朱棣也没有坚持。可见朱棣对汉王观感还不错,汉王也没有害死朱棣的理由,更没有害死朱棣的机会。
如何评价明成祖朱棣首先,他是个杀伐果断之人,靖难成功之后,对建文旧人采取了极端残忍的杀戮,导演了绝无仅有的诛十族惨案。
其次,他是有才人之人,登基之后励精图治,明朝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单就治理国家能力而言,应该比朱允炆还要强上那么一点。
再次,他是个爱炫耀之人,取得一定成绩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炫耀行为,比如说组织郑和下西洋,大兴土木等等。
最后,他是个好战之人,明明已经贵为天子,但是每次打蒙古都要亲征,最后也是死在了出征归来的路上。
多伦会盟和朱棣五征蒙古哪个好多伦会盟比朱棣五征蒙古好。多伦会盟是清朝康熙皇帝面对内有漠北蒙古的纷杂多变的内部情况,外有沙俄虎视眈眈,于康熙三十年在多伦召集蒙古各部贵族进行会盟。此次会盟加强了清政府同漠北各部的联系,进一步管控了漠北蒙古。而朱棣五征蒙古除了头二次取得一定成绩后面全是无功而返,从此明政府同蒙古开始了长达二百多年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