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其成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中日历史遗留的问题
- 日本有多少年的历史
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这一运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西方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加紧了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从而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内容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为实现富国强兵,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向西方学习,旨在推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成效显著,日本摆脱了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日本明治维新同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国、意大利的统一等构成了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大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建立起来。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中日历史遗留的问题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遗留问题主要在历史认识上。
日本政府采用美化历史的手段期满日本国民,很多日本人并没有接收到中国和日本间的真实历史教育,所以不能怪日本年轻人对历史的看法。我们应该更多,更详细,更多样的收集历史证据,通过出版物,网络手段等将那段历史传播出去,不能因为日本政府的拙劣手段而抹杀了。
第二,虽然中日之间那段历史让我们难以忘记,但世界总要往前看,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外(收集历史证据,不断传播出去),更要加强与日本的联系与合作,日本是个科技发达的国家,并且是我们难以驱离的邻居,睦邻友好对中国也非常重要,毛主席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当然也包括日本,因为日本早已不是威胁,而拉拢日本就会缓解美国在亚洲的势力,让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日本虽然战败之后但野心未改,当代大学生应随时警惕帝国主义妄自狂尊,侵犯他人的领土,毕竟一个蛋丸之国非常渴望脱离小岛,领土扩张。同时,我们也应借鉴日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不断地扩充自已的实力,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又是一年的918,今天外面的防空警报声又起来了。
其实过去918我一直觉得就这么过了,今年的918,我感觉有些舆论变了,前段时间在微博有清华大学的教授说
正如同这位清华大学教授所言,不丹够落后,够弱小,存在一百多年了,到现在中立两百多年没有挨打。
不丹的生存诀窍是什么呢?很简单,不丹和印度签订了《印不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印度对不丹有“外交指导权”,印度对不丹的干涉是方方面面的,所以这位清华教授所说的“只要它们选择对了道路,都能长保和平与繁荣”,我也不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他的意思是不是说只要外敌一入侵,我们就立即投降,你看,这不就不会挨打了吗?
从49年建国到今天,差不多70年,这70年里面中国基本没有遭受到入侵,可能时间太久了,以至于让某些人都有了幻觉,觉得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19年,这179年中只有70年还算和平,而剩下的109年中全是战火。
和平主义思潮当然是对的,我们不会去侵略别人,迄今为止中国的国防政策基本上属于防御性的。
但是不能因为有了和平主义思潮,就觉得天下无事了。
中日历史遗留问题属于遗留问题,生意归生意,政治归政治,我还是喜欢前几年的那种政冷经热。
今天无法和日本达成正常的外交关系----尽管我们也想,但是只要一天美军依然驻军日本,就一天不可能,日本的外交不由日本掌握,而由美国人掌握。
历史问题,是需要历史来解决的。
日本有多少年的历史大约有2000年。
日本列岛最早在20万年前出现人类,已知最早的日本人类化石可追溯到约3万年前。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大和国,其后于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体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
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
12世纪末,日本开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时代,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相继执政。期间曾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以及由丰臣秀吉领导的文禄庆长之役。
17世纪初,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国内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号召,江户幕府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将政权还给明治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1867年,明治天皇整顿内政,富国强兵,一战后短暂经历大正民主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落入军部控制,实行军国主义,但于1945年被盟国击败后宣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