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唐朝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南北朝为什么北方统一南方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从唐朝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2. 南北朝统一原因
  3. 为什么中国古代历史上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为什么从唐朝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谢邀。

我认为这个问题描述得不是很准确。虽然北方在唐朝之前一直是政治经济的中心,实力远超南方,但如果单纯说农业的话,南方农业不是在唐朝晚期才超过北方,而是很早之前就超过了。

原因主要有几个几方面:

一、自然气候

南方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适合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天然的就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历史原因

1、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各政权都相当注意对南方的开发,尤其是曹魏。北方多战乱,而南方没有太多的军阀势力,且处于腹地不用面对众多游牧民族,整体环境较为平和,可以做为北方的“粮仓。”

2、西晋末年先是八王之乱,然后是五胡乱华,老百姓艰难求存苦不堪言,人口大量缩减,为了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纷纷南迁,这就是史上有名的“衣冠南渡”,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促使南方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之后的朝代里,南迁几乎成了种风潮,只要北方一乱就往南逃,给南方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不只是农业,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4、当时江浙一带是农业最发达的地方,面积大、气候好、技术强、产量高,还因此而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大家之所以会有唐朝晚期南方农业才超过北方的印象,是因为唐朝晚期中原又遭受了一次战乱:安史之乱,给北方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而南方影响较小,并因接收了大量逃难者而再一次增加了劳动力。

此后,南方不只是农业比北方强,经济也完全超过了北方。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从唐中晚期的安史之乱至五代,中国的北方地区战乱不断,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终上所述,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中晚期,也就是安史之乱开始,结束于南宋时期。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但是自安史之乱后,北方因为藩镇割据、契丹崛起和南侵而备受影响,生产遭到破坏,而南方又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迁移,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自此,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

从远古到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商业,农业还是手工业都远超南方,从西晋开始,经济南方经济发展逐渐提高,到唐朝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时期到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战乱:从唐中晚时期,北方战乱不断,自安史之乱之后,北方因为藩镇割据,契丹崛起和南方入侵,而战事不断, 南方则相对少些。

地理,气候影响: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

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茶树、甘蔗、柑橘这些经济作物更是适宜在江南种植。

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

人口南迁:因战乱环境造成北方生存条件恶化,人口开始大量向南方迁移并带去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大大增加了南方的生产劳动力。

所以从唐晚时期起南方的经济逐渐超越了北方。




这个问题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

个人观点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农业发展的根本条件:气候和水利

要知道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大部分处于祭祀上天,是否丰收那就是看老天爷的眷顾。

然北方和南方的从政治、生态、环境、资源、气候等方面分析:

北方

自古北方为中原文化发源地,地势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黄帝时期、黄河乃母亲河等等历史佐证说明了,自古以来北京人口膨胀需要居住,加以战乱,填湖造地,水资源日益趋恶化,耕作生态环境早已破坏,气候变得干燥。

南方

自古以来成为“蛮夷之地” ,地势起伏,以山地,河流为主,气候温和湿润,黄帝时期,蚩尤皇帝之争,战败后,蚩尤部落败走大迁移至西南,带动原始第一次西南部地区大开发,随后各国时期均有人民因为躲避战乱迁徙到南方定居。

综上所述,人口增长,自然环境的损耗,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方面的自然和人文的大迁移。

南北朝统一原因

第一,在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经济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为进行统一战争准备了条件。同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从而为其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这种政治上的南北统一,进而造成经济上的南北统一,是完全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的,是完全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的。

第二,自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各少数民族基本上被汉族所同化,南北方都出现了各族人民大融合的情景。自秦汉以来,先后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匈奴、羯、氐、羌、鲜卑、乌桓、丁零各族,到了北朝末年,已经和构成中华民族的主要骨干汉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中国北方的统治权,也已经由鲜卑贵族移转到汉族大地主手里(尽管这些汉族大地主带有鲜卑化的成分)。这样, 自西晋末年以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已经缓和了下来,南北朝间的民族矛盾对抗状态,已经不复存在,因而使中国南北部很容易地统一起来了。

第三,北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在统一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北朝均田制的继续推行, 自耕小农大大地增多,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扩大起来的府兵,也由于他们的经济比较稳固,身份地位有所提高,因而兵源增多,战斗力加强;比较南朝自耕小农经济日益衰颓,兵士身份日益低落,国力也因以不振,最终导致了南朝为北朝所并。

第四,南北在政治上的对立和斗争,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给两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要求结束南北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南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五,隋文帝杨坚在南北统一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坚是北周贵族,周静帝即位后,他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逐步控制了北周军政大权。他革除了周宣帝的一些暴政,用法较为宽大,提倡节俭,颇得民心。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汉族官僚和汉化鲜卑贵族的有力集团。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位之后,他又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大大超过了南方的陈,进一步打破了南北均势,为隋朝统一南北提供了条件。589年,隋灭陈,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因为流民和移民的大潮推动了语言文字的交流。“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但如果彼此老死不相往来,那么其言语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

而移民的往来打破了这种隔阂,因为移民和原住民之间总是要交流的,他们就会寻找出新的交流约定。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及东晋长江下游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 ,而且“此 种相互同化作用范围甚广”。与此相关的是,进入中原的各个少数族的本族语言也渐渐地在生活中消失。语言文字的统一成了走向政治统一的前奏。

其次是生活习俗的混一,主要在于游牧习俗与农耕生活的相适应。本时期的民族问题不是在边境上的攻战,而是在中土的如何相处。其民族融合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第一是交往;第二是杂居。

再次是水陆道路的打通 。路是人走出来的,军队的征讨,民众的迁徙,商人的贩卖,行僧的云游,都会把路走得更多更广。士兵、移民、商贩、僧人是魏晋南北朝最常见的人们,他们的往来带动了道路的发展,也带出了统一的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适应南征北战的需要,自曹魏起在水利上开始做两件事。

南北朝被隋朝统一,有以下原因:

第一:民族的高度融合,之前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民族之间的不认同,统一几次都被阻挠,最惊心动魄的当属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南方民族不想被胡人统治,所以会遇到很大规模的抵抗。到了隋朝统一的时候,南方人已经不把鲜卑人看做异族了,逐渐让民族之间产生了认可,北方已经被完全的汉化,跟中原王朝是一样的,所以杨坚才能相对容易的统一全国。

第二: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当时北方的经济实力比较发达,所以能够有支撑其庞大军队的开支,再加上自古北方统一南方就较为简单,所以隋朝能够统一全国。

第三:隋文帝杨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其许多政策的施行都十分的正确,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没有嫔妃的两个皇帝当中的一个,他勤于政务,励精图治,.这说明他是时代所选择的一个必然结果。

为什么中国古代历史上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简单概括来说南方政权是农耕文明,北方政权是游牧文明。两种文明各有优势,游牧文明受自然影响较大,主要靠畜牧业不是很稳定,遭遇天灾一般都会南下抢粮食,争取更多的土地,游牧文明都是马背上长大的,民风彪悍,骑兵对步兵一直都是有绝对优势的,可以说游牧文明全名接兵,在古代机动性最强的就是骑兵了,所以打起仗来是有优势的。不知道大家看过狼图腾没,草原人天生就敬畏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从生活之中看狼如何狩猎,如何团队合作是能学到好多兵法的。有兵法,有机动性强大的部队,再有个好的主帅,如果这时候入侵南方政权,南方政权是很难抵抗的。而南方政权就算出了杰出的军事家,也很难彻底打败北方政权,首先北方政权不对机动性强,追不上,骑兵还不是人家对手,只能像霍去病这样出其不意的打法才可以。其次就算是打赢了,帝王也怕功高盖主,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培养个更强大的敌人出来,所以北方政权会乘出不穷,隔个几百年缓过来就会继续入侵。而农耕文明也有自己的优点,稳定繁荣而且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民族文化和能够延续,包容性强,所以无论北方政权多么强大,到了南方都会被同化 折服,实在是文化基因太强大了。



古中国总是北方征服南方,的确这样!

公元前1046前,“武王伐纣”拉开了中国北方征服南方的序幕。

兴起于陕西歧山的周人武王姬发组织西北联军,讨伐盘踞南方中原(定都河南商丘、安阳一代)的商王朝,在牧野(今河南新乡)歼灭了商纣王帝辛的军队,帝辛在鹿台自焚而亡,商朝灭亡,周朝崛起,定都镐京(西安)。

周朝实行分封制管理,诞生数百个诸侯,经过800年的洗牌淘汰,经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拼杀,最后由秦人(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一统天下,建立秦王朝。

秦朝被南方农民起义推翻后,汉朝定都陕西咸阳,仍然维持北方对南方的统治,并越过岭南山脉灭了割据的南越国。而汉朝的威胁仍来自于更北的匈奴。

汉朝崩塌后,由北方的曹魏灭了南方的东吴、蜀汉,建立了晋朝。

但好景不长,北方“五胡乱华”分割了晋朝,形成了以汉人和鲜卑人分别主导和南北朝。经过血腥杀戮,最终北朝统一了南朝,建立了隋唐王朝,它们仍然定都陕西咸阳。

唐朝消亡经过五代十国短暂分裂后,赵匡胤倒是建立了南方中原王朝,但宋朝并没有征服北方,成为版图最小的中原王朝,最后在北方辽、金、西夏、蒙的不断挤压下,先偏安江南,最后灭亡。由北方的元蒙统治了中国。

明朝倒是例外,是由南方的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所建,但它的威胁仍然来自北方的蒙古和后金。后来由后金问鼎中原取代明朝建立清朝。

为何北方总是统一南方?

北方恶劣自然环境造就了北方民族吃苦耐劳的彪悍秉性,他们骑马游牧,不畏艰难险阻,一切只为生存。

南方农耕民族条件优越,陶醉小富即安。贵族贪图享乐,为防止肥水外流,高筑长城防止草原民族袭扰。

草原民族经常受自然灾害、瘟疫危害,基本生存没有保障。为了生错,只得南下抢劫农耕民族家财。这是野蛮残暴刀枪与儒腐文明笔砚的对抗。硬碰硬的较量中,南方处于颓势,总是北方战胜南方。

但南方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虽被北方统治,但南方的儒家文明生命力连绵强大,总在不断同化北方民族。

南方的同化(染缸),使北方统治者不思进取,乐于享受,失去血性锋芒,失去民族属性,变为华夏族普通一员。

最典型的例子是满人,他们虽统治了汉人,但汉人用文化征服了他们,乾隆成了一生笔耕不止的诗人,满人丢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化。

北方不断用暴力征服南方,但南方不断用太极软功同化北方,最后变成南北一家亲。

北方战马700千克,士兵70公斤。

南方战马350千克,士兵65公斤。

打个拳赛还要分重量级,冷兵器时代,身高体壮在战场上更有优势。

只有当火器破甲力大增,彻底淘汰了盔甲;火器射程、射速大增,彻底淘汰了弓箭。兵士体格差距才不再重要。

只有当马克沁机枪问世,才能终结骑兵战场冲击力优势;火车、汽车的出现,才能终结骑兵机动性优势。战马质量和数量才不再成为问题。

这种现象跟古代战争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1、纵观我国的地形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这样的地形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争中,非常适合骑兵冲击。

2、北方盛产战马,战马是骑兵最主要的装备。

3、北方多是马背上的民族,以游牧生活。而南方经济发达,以农耕生活为主。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促成南方民族在古代武力低于北方民族。

当然我们都不希望战争,不管北方还是南方都是我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在此在祖国70周年诞辰到来之际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