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俄罗斯历史教育家

目录导航:

  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2. 俄罗斯著名的医学院有哪些
  3. 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 赫鲁晓夫教育史
  5. 乌申斯基对当代教育的启迪
  6. 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典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理论家

代表作《公民的诞生》

获两枚列宁勋章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俄罗斯著名的医学院有哪些

1.圣彼得堡巴甫洛夫国立医科大学

以发现条件反射规律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命名的高等医学教育和科研机构,前身为圣彼得堡第一医学院、列宁格勒第一医学院和俄罗斯第一女子医学科学院。目前是俄罗斯联邦西北部最大的医学教育、研究和治疗中心。也是欧洲公认的十大医科大学之一(世界医科大学排名第六)。

2.莫斯科谢多诺夫医科大学

位于莫斯科。它是俄罗斯最大的医学专家培训中心,许多著名的医学科学家都毕业于这所学校。在世界医科大学排名中,仅次于巴黎医科大学(巴黎前五)、东欧第一。

3.莫斯科医学院

大约有20栋教学楼和一个临床治疗中心。在这个临床治疗中心,有15家医院,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专科,大约有2700张床位。学院还有一个科学中心、一个图书馆和许多实验室。该研究所与俄罗斯的各种治疗中心、大学和药店有合作合同。学校的许多教研室都是著名的科研机构,如: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科研究中心、俄罗斯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中心、俄罗斯卫生部心脏研究所、俄罗斯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中心、莫斯科癌症研究所、俄罗斯医学科学院生理学研究中心、俄罗斯联邦法医学研究中心、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内分泌研究中心等。

1.俄罗斯第一医科大学-谢东诺夫医学院

谢东诺夫医学院的前身是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她已有 240 多年的历史,是俄罗斯最大的医学科研教学中心。

谢东诺夫医学院从 1949 开始接收培养留学生,目前已经为世界 100 多个世国家培养了 4000 多名专家。根据俄罗斯教育科学部的统计,谢东诺夫医科大学 2008 年留学生人数在医学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大学排名第五,即在莫大、友大、普希金俄语学院和圣大之后。

目前在谢东诺夫医科大学有来自世界 73 个国家 2000 多留学生就读。大部分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叙利亚、以色列、巴西等其他欧洲、非洲、美洲和欧洲的国家。

2.圣彼得堡国立巴甫洛夫医科大学?

巴甫洛夫国立医科大学始建于 1897 年。在前苏联时就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科大学,同时也是欧洲公认的十所顶级的医科大学之一。目前,本大学是俄罗斯西北地区医学方面的教育、科研和临床中心。每年有 600名新生入学。

巴甫洛夫国立医科大学有丰富的教授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经验,现在在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占该校的学生总人数的 20% 。目前很大比例为欧美的留学生。自 1945 年,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 65 个国家的 2000 多名留学生在此获得学位和文凭,并有 400 多名外国医生来此接受临床专业培训或修读博士学位课程。

3.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

前苏联第一流的医科大学,是欧洲十所最好的医科大学之一。在世界健康组织的高校排名中位于第三位,在该校所获得的学历被全世界所承认。

该校于 1906 年建校。分 4 个专业:医学、儿科、生物医学和心理医学。医学和儿科学制是 6 年,生物医学和心理医学学制为 5 年。

4.莫斯科国立大学医学系

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成立于1755年 1 月 25 日,是应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而建的。该大学以她的奠基人 -- 俄罗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 -- 罗蒙诺索夫的名字命名。

莫斯科大学是全俄罗斯最大的大学,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学术中心。莫斯科大学成立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至今已有 8 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斯科大学共有 29 个系, 15 个教学和学术中心, 11 个科学研究所,并开设有 44 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180 个研究生专业方向。

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1824-1871)是19世纪俄国教育家,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1824—1871)是19世纪俄国教育家。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曾任法律专科学校教师、孤儿院教师、斯莫尔尼贵族女子学院学监。曾因倾向进步而被解职,并被遣送出国,滞留国外达五年之久。 在乌申斯基的教育著作中,《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1857)一文占有重要地位。此文是针对当时俄国主张抄袭其他民族教育制度的西欧派以及抱残守缺的“国粹”派(斯拉夫派)而提出来的。在此文中,乌申斯基将民族性理解为每个民族由其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特点,主张以教育的民族性原则为教育学体系的基础,指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的特征是具有本民族特色,不盲目抄袭(但不排斥借鉴)别国的教育制度,将祖国语言置于教学的基础,教育权应还之于民等。教育的民族性思想也贯穿在乌申斯基的其他著作中,并成为乌申斯基最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之一。

赫鲁晓夫教育史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生于俄国库尔斯克省卡里诺夫卡村。 他的父母亲都是贫苦的农民,家里有一位年长他两岁的姐姐。父亲不久就离家迁徙到顿巴斯一带工作,当过铁路工人、矿工和砖厂工人,挣到了足够的钱后又返回家中。

赫鲁晓夫在卡里诺夫卡接受过四年的学业,他的老师丽迪娅·舍甫琴科使他接触到了一些沙俄时代违禁书籍,并鼓励他继续接受教育。

但家庭糟糕的经济状况使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并于1908年随父母移居到顿巴斯城市尤索夫卡。14岁的赫鲁晓夫在工厂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钳工。

乌申斯基对当代教育的启迪

乌申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研究涉及到国民教育的每个方面。他一生都尽力于俄国的教育事业,与反动的旧教育作斗争,为建立人民的进步的新学校而努力。

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不仅对19世纪后期俄国的教育改革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十月革命后苏联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前苏联有不少以乌申斯基命名的学校,并颁发有乌申斯基奖章,设立有乌申斯基奖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典故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其创建与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并一直沿用至今;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长铁路局领导,属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1950年6月,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的新阶段;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国的多科性工科大学。校址在哈尔滨。创建于1920年,当时称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1922年改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1928年改名为哈尓滨工业大学,设有管理学院、航天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和精密仪器、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系。

1920年,哈工大建校,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创建,与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长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

1920年10月17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当时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 直至一九三五年,日本用物资换取了中东铁路苏联一方的产权,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始向日本教育模式过渡。

1922年4月2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1924年10月,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有了首届毕业生。这一年,铁路建筑系22名毕业生都顺利毕业,获得了工程师称号。次年,机电工程系有了第一期毕业生,共25人,获得工程师称号。

1928年2月4日,学校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学校隶属关系在这一年发生了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任校长,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

1928年10月20日,学校校名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后,由中苏双方共同管理,双方按对等原则,共同派人组成理事会,双方各派5名代表。中方由张学良将军任校理事会主席。法政学院和商学院此时同时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