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北魏所有的摄政王分别是谁
- 北魏共有多少位皇帝?北魏皇帝列表
- 北魏是曹操的魏国吗
- 北魏传奇系列顺序
- 北魏历代皇帝
- 魏国历代国君
- 北魏古都有哪些
北魏的摄政王(清河王)元怿。
元怿生于公元487年,他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第四个儿子,北魏宣武帝元恪的亲弟弟。拓跋是少数民族的姓氏,为了向强大的汉文化靠拢,拓跋家族就将这个古怪的姓氏换掉,而变成了元姓。
拓跋宏雄才大略,勇于改革,是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的大推手,可以说是一位圣君。但拓跋宏也有愁事,那就是按照皇位立长不立幼的原则,元怿排行老四,不管是“幼而聪悟,慧性自然”还是“风神秀树,帅气潇洒”他都没有当皇帝的机会。
北魏共有多少位皇帝?北魏皇帝列表北魏皇帝列表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北魏是曹操的魏国吗不是的。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国家,国号为魏,因在北方,南边又有南朝,所以史家称北魏。历史上国号为魏的国家有好几个。
春秋时有个叫魏的小国,被晋国灭掉了。
战国时三家分晋出现一个魏国,被统一天下的秦始皇所灭。楚汉相争时又出现个魏国,后又改称西魏。三国时曹操曹丕建立曹魏。隋唐时李密又称魏公。北魏只是众多国号魏的一个。
不是的,曹操的魏国是曹魏。
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魏朝,计曹操共5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称王建国,至534年魏孝武帝兵败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历经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初,建都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大同),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拓跋宏493年起迁都洛阳,大举改革。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不是,
只是他们所建立的国号相同都是魏国。曹操是中原汉族人,拓跋宏是鲜卑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汉名元宏,鲜卑族,467年10月13日出生,享年33岁,北魏第七位皇帝,在位28年。这位少数民族皇帝在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斗争、对外交流、民族融合、文化进步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
拓跋猗卢 (?—316年)西晋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北魏皇帝先祖,北魏始祖拓跋力微之孙,文帝拓跋沙漠汗之子,桓皇帝拓跋猗迤胞弟。在位时间:307年—316年,追谥 穆皇帝 。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北魏传奇系列顺序北魏传奇系列是一部以北魏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讲述了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故事。该系列电视剧的播放顺序如下:
1. 北魏宣武皇帝拓跋圭:在位时间 386 年—409 年。
2. 北魏明元皇帝拓跋嗣:在位时间 409 年—423 年。
3. 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在位时间 424 年—452 年。
4. 北魏南安隐王拓跋余:在位时间 452 年。
5. 北魏景穆皇帝拓跋晃:在位时间 452 年。
6. 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浚:在位时间 452 年—466 年。
7. 北魏献文皇帝拓跋弘:在位时间 466 年—471 年。
此外,北魏传奇系列还包括了一些与北魏历史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如汉家女子冯桂儿、太武帝拓跋焘等。这些故事情节在剧中的时间线可能并非完全按照历史顺序,但整体上反映了北魏时期的历史风貌。
北魏历代皇帝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道武帝拓跋珪 --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敬寿帝拓跋余--景穆帝拓跋晃--文成帝拓跋濬(浚)--献文帝拓跋弘 -- 孝文帝拓跋宏 -- 宣武帝元恪 -- 文景帝元愉 -- 孝明帝元诩 -- 隐帝元法僧少帝元钊 -- 文穆帝元勰 -- 孝宣帝元劭 -- 孝庄帝元子攸 -- 顺帝元颢 -- 惠哀帝元晔--节闵帝元恭 -- 顺文帝元朗 -- 武穆帝元怀 -- 出帝元修
元修以后为东魏,西魏,分别为高欢,宇文泰把持。
魏国历代国君魏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国家,其历代国君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意义。
最早的魏国是春秋时期的魏国,其国君为魏桓公、魏文侯等。
战国时期的魏国国君为魏王假,其被认为是一个勇猛善战的君主。
汉朝时期的魏国国君为魏武帝曹操,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立了魏国的政治基础。
魏国的晋代国君司马炎则继承了曹操的政治遗产,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魏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时期的北魏国君则是李渊,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总之,魏国历代国君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曹丕(187年-226年)
魏武帝曹操之子,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
曹叡(204年-239年)
魏文帝曹丕长子,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239年在位),239年,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谥号明帝,庙号烈祖。
曹芳(232年-274年)
魏明帝曹叡养子,曹魏第三任皇帝(239年-254年在位),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274年,曹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彰的孙子、曹操的曾孙。
曹髦(241年-260年)
魏文帝曹丕庶长孙、东海定王曹霖庶长子,曹魏第四任皇帝(254年-260年在位),260年,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
曹奂(246年-302年)
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魏最后一任皇帝(260年-265年在位),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实为傀儡。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曹奂被降为陈留王。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元皇帝。
1.魏文侯(前424-前387在位),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03年得到周朝王室的册封正式成为诸侯。魏文侯在位期间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魏国成为当时第一强国。
2.魏武侯(前386-前371在位),魏国第二位国君,在位16年。魏武侯在位期间四处征战,开拓了魏国的疆土,魏国仍然是当时的第一强国。但是魏武侯在位期间插手赵国内部王位争端失败造成赵国与魏国离心,又听信谗言逼走名将吴起,所以魏国尽管依然强大但是也不是不可战胜的了。
3.魏惠王(前370-前335),魏国第三任君主,在位36年。魏惠王在位期间魏国经过桂陵之战(前353年),马陵之战(前341年)和西河之战(前340年)三次失败后国力一落千丈,魏国沦落为二流国家。
4.魏襄王(前334-前319年),魏国第四任君主,在位16年。魏襄王在位期间魏国遭到秦国的大规模进攻,魏国屡战屡败,被迫割让河西之地求和。
5.魏哀王(前318-前296年),魏国第五任国君,在位23年。魏哀王在位期间西方的秦国吞并四川境内的巴国和蜀国,打败楚国夺取汉中之地,秦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北方的邻居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东部的齐国一如既往的强大。
魏国此时可以说危机四伏。尽管魏哀王通过参加合纵攻打秦国并收回了一部分失地,但是魏国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
6.魏昭王(前295-前277),信陵君的父亲,魏国第六任国君,在位19年。魏昭王在位初期就遭到秦国大规模进攻,魏国损失军队12万,被迫割河东地四百里求和。紧接着又被秦国攻下大小城池61座,从此魏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进攻。后来通过五国伐齐之战魏国占领了原来宋国的土地,国力有所恢复。
7.魏安釐王(前276-前243),魏国第七任国君,在位34年。安釐王继位初期的五年内就被秦国斩首17万,丢失了八座城池。安釐王割让重镇南阳求和,魏国国力进一步衰落。为秦国提出远交近攻这一策略的范睢就是在这期间流亡到秦国的。
安釐王的弟弟信陵君能力非常强,曾经率领联军打败秦国,是魏国复兴的希望。可惜如此人才却被安釐王猜忌,信陵君只好整日饮酒作乐,亲近女色,最后酒色过度而死。
北魏古都有哪些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拓跋珪正式定国号为“魏”,将国都从盛乐(今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市 和林格尔 县)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大家最熟知的两位名人,魏孝文帝和冯太后,冯太后死,孝文帝开始亲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且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一:盛乐是北魏王朝的发祥地,也是其建立的第一座都城。
《魏书·帝纪第一·序纪》:“……六年,城盛乐以为北都”,此时的“代魏”仍以盛乐为都城,终于结束了马背上飘忽不定的征战生活而定居下来。
二:平城。
拓拔珪破燕后,自称皇帝(398年),建都平城。迁徙山东各州郡豪强百工技巧杂夷十余万家充实平城。平城即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
三:洛阳。
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孝文帝愈来愈感到国都置于北方不利于其统治,认为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便以南征为幌子,亲率二十万大军挺进中原。当抵达洛阳后,他发布命令:继续南下!此刻群臣跪于马前劝阻。
利用部下不愿南征的心理状态,顺理成章地宣布定都洛阳。
这一占据中原、掌控天下的战略举措,是北魏王朝建立的第三座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