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汉书和后汉书区别
- 东汉袁宏的后汉记则成书于范晔的《后汉书》之前的
- 四史为什么的统称
- 四史教育每项开始时间
- 为什么有汉书和后汉书之分
- 《汉书》和《后汉书》的资料
- 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的汉书后汉书
- 西汉文是汉书内容吗
1、记载历史时期不同。
《汉书》是记载西汉历史。《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
2、作者不同。
《汉书》作者: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后汉书作者: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
3、风格不同。
《汉书》作者班固是儒者,文风较敦厚纯粹,温文尔雅。
《后汉书》作者范晔是士人,生活于南朝的他既有魏晋名士的风度又秉持儒家思想。
东汉袁宏的后汉记则成书于范晔的《后汉书》之前的是之前 袁宏(328-376年),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幼年丧父,家中生活比较清苦。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刻苦力学,终有所成,少年时代就以文思敏捷、文章华美而闻名于世。他曾作过桓温等人幕僚,后任东阳郡太守,49岁时死于任所。袁宏亦是著名文学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所著《后汉纪》、《三国名臣赞》现仍存世,《东征赋》、《咏史诗》、《竹林名士传》等都已失传。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
四史为什么的统称所谓四史,其实就是廿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四史”之间密切关联。
在时间上是叠加的。所谓“史”,最直观的就是时间段。改革开放史从1978年起,是40多年;新中国史从1949年起,是70多年;党史从1921年起,是1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从1516年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起,至今有500多年。
“四史”并不是时间上互不交叉的四段历史,而是大时段与小时段、前后包容的关系。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长,包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党史次之,包括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包含改革开放史。
四史指的是: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汉朝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晋朝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系纪传体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汉司马迁著,约成书于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史记”一词,东汉之前乃一切史书之统称,后始为司马迁史书之专称,原书最初被称作《太史公书》,到东汉桓帝才改称为《史记》。
此书体例为纪传体之滥觞,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纪和列传为主体,故名纪传体,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征和三年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四史教育每项开始时间四史教育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四部正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这些正史的开始时间分别为:《史记》始于公元前109年,由司马迁撰写;《汉书》始于公元前206年,由班固撰写;《后汉书》始于公元420年,由范晔撰写;《三国志》始于公元265年,由陈寿撰写。这些正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有汉书和后汉书之分这是两本不同的书,有不小的区别:
1、记载历史时期不同。
《汉书》是记载西汉历史。《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
2、作者不同。
《汉书》作者: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后汉书作者: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
3、风格不同。
《汉书》作者班固是儒者,文风较敦厚纯粹,温文尔雅。
《后汉书》作者范晔是士人,生活于南朝的他既有魏晋名士的风度又秉持儒家思想。
《汉书》和《后汉书》的资料《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的汉书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著。其记事始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终于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全书包括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汉书》在古代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
《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重要史籍。作者范晔(南朝宋),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全书共120卷,记载了东汉(自光武帝刘秀至献帝刘协)近200年的历史。
史学双璧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西汉文是汉书内容吗《汉书》是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
《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班固的父亲班彪,继《史记》之后,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班固继承父业,完成《汉书》一百卷。班固死时,《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还没有完成,后来由班固妹班昭等人补写。 《汉书》大体上沿袭《史记》的体例,只是把《史记》的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共分纪、表、志、传四类。《汉书》十志的规模比《史记》的八书更宏大,其中《刑法》、《五行》、《地理》和《艺文》四志,是《史记》没有的。 《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断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的司马彪,一般称为《续汉志》。
班固是东汉人,而他的汉书起于高祖止于王莽篡汉,而当时东汉没有灭亡他不能写.因史书记载的是汉朝历史,故称汉书,又称《前汉书》. 现在所称的东、西汉,指的就是汉朝,是后人分的,当时人不这么认为。
其实历史上并没有东汉和西汉,而是后人为了区别刘邦和刘秀建立的汉朝,根据首都地理位置(长安在西。洛阳在东)及建国先后,分别称之为西汉(前汉)和东汉(后汉),由于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所以刘秀建立的东汉,就是刘邦建立的西汉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