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英国议会发展史
- 16世纪末英国处于什么社会制度
- 从文化角度看英国历史
- 英国君主制的演变过程
- 中世纪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
- 英内阁制度最早建立于
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我国学者普遍把1215年《大宪章》的制定、1258年《牛津条例》制定和1295年“模范议会”的召开,当作英国议会制度从起源到形成的界标.
1、《大宪章》、《牛津条例》制定是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
《大宪章》是国王约翰被迫和大贵族签订的一份文件,是在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牛津条例》是继《大宪章》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文献,其重要意义是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这等于公开宣布王在法下和议会是全国最高立法机构.
2、平民进入议会和两院制的形成
爱德华二世期间,大贵族成立贵族立法团,负责制定政府 改革法令,为提高权威性,立法团有意吸收平民代表参加.而国王为了加强王权,抑制贵族势力,也乐意召集平民代表出席议会.1325年后,无平民代表即可召开议会的时代最终结束了.英国议会经过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终于走完萌芽、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17世纪中期,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新兴阶层的出现 ,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 ,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4、19世纪中后期三次议会改革
1832年、1867年、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为英国两个政党建立完善的全国性组织机构添加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16世纪末英国处于什么社会制度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是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
在这个过渡阶段中,英国无论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和政治制度与体制方面,还是在文化思维意识方面,均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使英国一跃而成为近代首先称霸世界的头号工业强国,它的历史经验值得探索。本着作着重探讨这个时期英国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它是社会转型的物质基础。
16世纪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过程中,旧的等级秩序和等级观念发生变化,贵族和教士的特殊地位和角色意义大为弱化,市民地位上升,"乡绅兴起",城乡劳动者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各等级间的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旧的等级界限被打破.
16世纪以前,英国在欧洲默默无名,跟老大或者称霸这样的词完全不沾边。
16世纪这100年主要发生了4件大事
1。宗教上脱离了罗马教皇为首的Catholic 体系,确立了Protestant体系。
Catholic 体系中,欧洲被划分成一个个的Parish, 每个parish有一个priest,priest工作的地点叫church。统管几个parish的为bishop, bishop工作地点为Cathedral。最顶端的则是罗马的Pope。在几百年前的欧洲,尽管有着众多的小王国,国界也变来变去,但基督教构建成了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贯穿整个欧洲的统治体系。教皇的意志甚至会左右到一个个国王的地位。
Protestant则是从Catholic体系中脱离出来,同样的信奉圣经,信奉基督教,但是要自己干自己的。好处是,不再受罗马教皇以及整个Catholic体系里的各个层级的主教牧师挟制,可以自己去读圣经,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圣经,简单说就是脱离出来单干。
16世纪的主角是伊丽莎白女王。英国从Catholic改成Protestant的起因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爸爸要跟第一任妻子离婚,Catholic教会不允许,所以,就改啦。当然,从刚改,一直到伊丽莎白女王任期内,几十年经历各种杀戮战争。最后确立了英格兰protestant的主流地位。好处是,英格兰不再受罗马教皇以及整个教会体系牵绊挟制,可以自己玩自己的。
2。两次打败西班牙,奠定了英国海上殖民霸权的地位
西班牙早于英国进行地理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掠夺。16世纪初西班牙海军是强于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任期内,英格兰海军两次击败西班牙海军。从而由欧洲普通小国变身为海上强国。
3。英格兰与苏格兰的结合
英格兰,苏格兰本身是两个王国。伊丽莎白女王终身未婚未育。她去世后,继承人选定了苏格兰的国王,从而实现了两个王国的结合。
4。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就是16世纪伊丽莎白时期的人物啦。
从文化角度看英国历史由于英国和欧洲特殊的地理条件,大不列颠群岛始终容易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王权始终难以凝聚。贵族势力通过议会得以掣肘王权的施展,并往往能趁王朝更迭之际攫取更多权力,并最终出现了君主立宪体制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
从此英国凭借全球殖民网络(日不落帝国)、强盛的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发源地)、积极开拓的对外精神(君主立宪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将近代工业化生活模式、英语文化等传遍全世界,并深刻影响了此后人类文明的发展。
英国君主制的演变过程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发《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来自苏格兰,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詹姆士一世之后,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查理一世关闭,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英国资产阶级gm爆发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在查理二世死后成为新一任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是个天主教徒,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权利法案》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威廉夫妇接受了《权利法案》和议会的要求。
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1640年,英国议会召开,国王查理一世带兵包围会场,挑起了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9年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的军队,把国王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克伦威尔上台,克伦威尔执政期间,大权独揽,引起了不满,斯图亚特朝复辟,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一、应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3、历史传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到13世纪会议制度基本形成。
4、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生意,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君权神授)
5、开始确立: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6、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七大历史事件:光荣革命、 孟福尔议会、爱德华一世、中世纪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权利法案》、逐步确立的过程。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世纪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一、应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3、历史传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到13世纪会议制度基本形成。
4、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生意,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君权神授)
5、开始确立: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6、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七大历史事件:光荣革命、 孟福尔议会、爱德华一世、中世纪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权利法案》、逐步确立的过程。
英内阁制度最早建立于英国的内阁制度最早建立于18世纪初,具体是在1721年,财政大臣沃尔波尔成为事实上的首相,他组建了一个内阁,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届内阁。不过,这个时期的内阁还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定机构,只是由议会多数的执政党成员组成,并且内阁制也仅在英国实行。
到了19世纪后期,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内阁制逐渐发展和完善。现在的英国内阁是一个正式的法定机构,由首相提名,国王或女王任命。内阁成员包括各部大臣和常任秘书,内阁会议是内阁决策的主要场所,内阁的政策和决策必须经过内阁会议的讨论和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