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英国什么战争 英国历史上的军事

目录导航:

  1. 1954年英国什么战争
  2. 英国称霸多少年
  3. 英国为什么放弃了对所有殖民地的统治
1954年英国什么战争

1954年英国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又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战役、卡代什行动)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

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美苏两国均介入此事件,并对三国施加压力。

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

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只有以色列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埃及在美苏的帮助下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

英法和以色列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

进入五十年代后,整个亚洲和北非的民族解放斗争蓬蓬勃勃地兴起来了。1954年,英国被迫同意从苏伊士运河撤军。1955年万隆会议后,亚非各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大大地加强了团结和相互支持。

1956年10月争在世界人民的反对下,英国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遭到可耻的失败

英国称霸多少年

英国称霸世界300年。

17世纪的英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确立了这样一条原则,那就是英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作为一个岛国,英国人认为对其利益构成威胁的首先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英国人千方百计联合欧陆的次强和其他较弱的国家去反对那个一等强国。

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初,英国的头号敌人就是法国。但自拿破仑战败,法国走向衰落。普法战争以后,德国取代法国成为欧陆一等强国,英国人根据利益至上的原则,迅速调整外交策略,与他的世仇法国结为盟友,共同反对德国这个后起之秀。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为欧陆和世界范围内的超级大国,英国人的盟友里面又毫不犹豫的加上了德国(西德)这个曾让他血流成河的国家。

至于英美之间的关系,虽然也曾爆发战争,但独立战争与其说是一场外战,倒还不如说是一场内战。战争的结果仅仅使两个同种同文的国家由父子关系变为兄弟关系,其实他们还是一家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英国人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和利益至上的交友原则使其称霸世界300年,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日不落帝国。

英国称霸300多年。

最终德国被英国主导的同盟打败,英国依然当世界霸主,但是后起之秀的

美国

却让大英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走到了尽头。美国不仅实力强大,而且深谙外交之策,智慧一点也不比英国差,英国试图想建起一个对付美国的同盟,但却困难重重,而且美国的

地理

位置占优,不惧怕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最终英国围殴

美国

的计划

流产

,霸主地位只好拱手让人。

英国300年的称霸史证明,拥有绝对的实力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不能不为其灵活实用的外交政策叫好,正丘吉尔所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他们300年立于不败之地的大智慧。

英国为什么放弃了对所有殖民地的统治

英国也不想的。这要从第二次布尔战争说起。当时在南非发现大的金矿。这引来了英国的垂涎。

当地布尔人不甘心被英国掠夺。这些布尔人不是黑人而是主要是荷兰移民的后裔。这场战争从1899年打到1902年。这场战争英国动用了45万军队,阵亡2万多。军费开支两亿两千万英镑,相当于现在近300亿英镑。

这场战争打光了英国的国库。英国人认识到自己的财政再也支持用近代化的战争的方式维持帝国的疆土。这场战争标志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达到顶峰。

一些殖民地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看到英国的软肋闹腾起来,宣布自治。英国只能同意。一战则严重动摇了整个英国的殖民体系。

二战最关键的时候丘吉尔将英国在全世界关键的军事基地港口打包卖给美国,换来美国的支持。印度也再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提出独立。

英国答应战争结束后给予印度独立。这也是丘吉尔在战争期间经常叫喊的,不流尽印度最后一滴血绝不投降。

二战胜利,美国出于进一步削弱英国的考虑支持殖民地独立运动。特别是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为了苏伊士运河跟阿拉伯开战,结果遭到美国跟苏联干涉,英法含泪撤军。英国维持殖民统治最后努力失败了。整个殖民体系彻底瓦解。而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则是给英国棺材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日不落帝国终究是风吹雨打去。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是其称霸全球的基础。

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英国的殖民扩张都是伴随着贸易扩张而来,更多的是把殖民地当作原材料采购地和工业产品倾销地,它的“日不落帝国”其实是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并不是单纯的以扩张领土为第一目的。

英国放弃对殖民地的统治多为二战前后,以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美国已经一跃而起成为全球真正的霸主,一方面英国实力的衰退并处于二战战火危境中无法顾及殖民地人民独立的浪潮,另一方面美国霸权的需要,也借援助英国之际进一步削弱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从而间接地肢解了大英帝国的贸易地位,使得英国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与金钱来维持庞大的领土失去经济支持的大英帝国,自然更加缺乏对殖民地的统治力了。

此外二战后全球民主浪潮掀起,意味着殖民地居民从法律上应该享有与英国公民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投票选举和自由迁徙等等权利,这对于英国政府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英国本土对此也不会赞同。

英国放弃对全球殖民地的统治根本在于英国从经济、军事、政治都无法维持最初“日不落帝国”的统治力,包括欧洲早期的殖民帝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都面临英国同样的问题,最后也都放弃了殖民地。历史的浪潮是无法阻挡的

1、殖民地收益小于支出,经济上是很不划算的,何况大英帝国自己经济状态日薄西山,很难维持如此庞大的殖民体系。

2、民族运动的兴起,其实民族运动的兴起和大英帝国的衰落是因果关系,你弱它就强,何况印度离英国本土千里之外,鞭长莫及。

3、采用新殖民主义手段-金融霸权和文化霸权。相比于直接统治一个国家,精神和钱包的压迫更加利润高,看印度精英不断地移民和转移财富,主动的投怀送报,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