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支柱企业 挪威工业历史

目录导航:

  1. 挪威支柱企业
  2. 挪威的电能主要依靠
  3. 北欧国家的发展历史
  4. 挪威渔业发达的原因
  5. 荻港船厂建厂历史
挪威支柱企业

挪威的支柱产业是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现阶段它是北欧各国中最土豪的)。另外,挪威的海洋工程和渔业也相当发达。

挪威的支柱产业包括冶金,造船,化工和水电等。冶金工业恰恰是挪威的主要工业之一,原因是挪威水力资源丰富,拥有充足的电力,比较适合发展这种高耗能工业。目前挪威是世界主要的镁,铝和铁合金供应国,代表性的企业有海德鲁集团,埃肯工业集团。

挪威的电能主要依靠

挪威国土面积38.69万km2,1998年人口433万人。平均年降水量1380mm,降雪较多;山地和高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3,高原湖泊众多,地形高差大,水能资源较丰富。理论水能蕴藏量5600亿kW.h/a,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2000亿kW.h/a,按人口平均每人46189kW.h/a,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约2400kW.h/a的19倍,是世界最高的。

挪威于1885年建成第1座小水电站,1950年水电装机容量为2900MW,1998年增加到27410MW。1998年水电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98.9%,水电发电量l163亿kW.h,占总发电量的99.4%。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58.2%。挪威的电力开发特点:①水电在电力工业中的比重长期维持在99%左右,几乎全部靠水电。②1998年总消费电量按人口平均每人达27864kW.h,为美国的2倍多,为日本的3.3倍,电气化程度较高。③水能在总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相当大,1970年为37%,1998年上升到49%。

挪威许多水电站的调节性能很好,利用天然的高山湖泊和兴建的水库群蓄存的水能达633亿kW.h/a,约相当于年发电量的60%,可以根据要求放水发电,供电性能良好。

挪威所建水电站的水头较高,70%水电容量的水头在200m以上,最高达1100m。水电站水头愈高,一般单位功率造价愈低。

挪威所建水电站大多地质条件较好,采用长隧洞和地下式厂房的较多,80%装机容量的水电站厂房设在地下,很多隧洞不衬砌。地下工程可全年施工,不受寒暑和雨雪影响,还可避免滑坡问题,管理和维护费用也较低。

挪威所建水电站以中型为主,10~200MW的水电站占总容量的60%。大型水电站不多,已建1000MW以上大型水电站2座。1座为克威尔达尔(Kvilldal)引水式水电站,装机容量1200MW,最大水头538m,1987年建成。另1座为西玛水电站,从南北2个高山湖泊水系引水发电。南部的赛西玛水系引水80m3/s,水头894m,装机2台,各310MW,共620MW;北部的郎西玛水系引水51.7m3/s,水头1149m,装机2台,各250MW,共500MW。电站总装机容量1120MW,于1981年建成。

挪威利用35%的廉价水电发展铝、镁、铁合金和碳化硅等耗电工业,将其产品的80%~90%出口,等于以水电出口赚取外汇。

北欧国家的发展历史

北欧五国有共同的历史,在社会和文化上关系密切。在黑暗时代,现时挪威、瑞典、丹麦和冰岛一带有着相似的文化、语言(古诺尔斯语)和宗教(北欧神话)。基督教于1000年传入后,本土化使丹麦、瑞典、挪威形成三个独立王国。由12世纪起,现时是芬兰的地区(语言上属芬兰-乌戈尔语族)开始融入瑞典,形成了瑞典王国;而冰岛、法罗群岛、设德兰群岛、奥克尼群岛、格陵兰和大部分苏格兰和爱尔兰则属于挪威。所有北欧五国跟随宗教改革并接纳路德宗。

14世纪,丹麦、挪威(连同冰岛)和瑞典(连同芬兰)组成卡尔马联盟,由同一君主统治。丹麦很快主导了联盟,但在16世纪初期,瑞典重新成立独立王国;而丹麦对挪威的支配,直至1814年被迫将挪威割让予瑞典国王才完结;冰岛、格陵兰和法罗群岛仍属丹麦。17世纪,瑞典跻身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但其后逐一失去领土,甚至到1809年失去芬兰;芬兰成为附庸俄罗斯沙皇的自治芬兰大公国。

1905年,瑞典与挪威自19世纪开始的联盟随着挪威不满而瓦解。与此同时,斯堪地那维亚主义在斯堪地那维亚冒起,旨在统一瑞、挪、丹三国,但成效不大。一战及俄国十月革命期间,芬兰成为独立国家,组成北欧国家共同体的想法开始出现。二战期间的1944年,冰岛由丹麦独立出来,至此,其后在1952年组成的北欧理事会的成员才全部成立。

二战后,北欧五国的政策有共同的特色,如所有北欧国家都有由税收支付的庞大公共福利体系,以及社会民主主义的立法政体,主要由在两战期间上台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主导。

挪威渔业发达的原因

挪威拥有良好的渔业生产自然环境,海岸线长达83281公里(包括峡湾和岛屿),其可供水产捕捞和养殖区域为挪威陆地面积的6倍,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挪威是世界上第11大水产品生产国,第4大水产品出口国,向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出口海产品(仅次于中国、泰国和越南),为挪威第2大出口产业。

荻港船厂建厂历史

浙江荻港船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荻港船厂)是一家专业从事船舶制造和修造的企业。以下是荻港船厂建厂历史的主要节点:

1983年,荻港船厂在浙江省绍兴市荻港镇成立,作为江南船厂绍兴修造厂的分厂。

1980年代末期,荻港船厂独立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自主设计能力的船舶制造企业。

1990年代,荻港船厂逐渐向高科技领域扩展,并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油船和工程船等产品。

2002年,荻港船厂被评为“中国船舶工业配套企业示范单位”。

2006年,荻港船厂成功研制并交付8艘“江南2290重载型深水起重船”,该船是中国首艘装载能力达到1万吨级别的深水起重船。

2013年,荻港船厂研发出“新型全船操纵系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2014年,荻港船厂成功制造并交付第一艘“全球最大油轮”——325米长、58.6米宽、DLB5000万吨级油轮。

以上是荻港船厂建厂历史的主要节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品的不断优化,荻港船厂在船舶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船舶制造领域的一支强有力的竞争者。

荻港船厂是位于中国上海市杨浦区的一家大型船厂,其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以下是荻港船厂的建艺历程:

1934年,上海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为医生黎元洪提供保障,在江苏省宜兴县荻港乡筹集两万元借款,购置土地后兴建了荻港船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荻港船厂被国有化。

1953年,该船厂开始修造轮轮渡、拖轮等工作船只。

1960年代,该船厂开展改制扩建工作,原有的木质建筑逐步被砖混结构所取代,同时引进了数控设备、实行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流水线作业。

2004年至2008年期间,荻港船厂进行了现代化改建和技术升级,并且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挪威DNV认证的中外合资造船厂之一。

由此可见,荻港船厂经历了多次的改革与发展,在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的同时秉持着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致力于为中国的造船业发展和长远规划做出巨大贡献。

您好,荻港船厂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造船企业之一,其建厂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4年,日本人在山东省荻港设立了一家造船厂,用于为其在中国的殖民地提供船只服务。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荻港船厂被国有化,并改名为山东省荻港造船厂。此后,荻港船厂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建,成为了中国重要的造船企业之一。

目前,荻港船厂已经成为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之一,拥有了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船舶制造和修理服务。

荻港船厂建厂始于1961年,历时两年,于1963年正式建成。
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国家提出了重点发展工业的战略目标,其中造船是其重要的领域之一。
荻港船厂的建厂一方面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荻港船厂成立以来,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卓有成效地发展了造船业务,不断推出国内外知名的船型,也赢得了世界各地客户的信任和赞誉。
同时,荻港船厂也在不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推动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