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的意义 北宋为什么会灭亡对你有何启示

目录导航:

  1. 北宋灭亡的意义
  2. 你对宋朝是怎么看待的
北宋灭亡的意义

北宋的灭亡告诉我们“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自古以来,没有那个国家是可以靠交保护费而长久存在的,铁血汉唐的辉煌一再警示我们,唯有不忘武备才能铸就铮铮铁骨,才能傲视寰宇,睥睨天下英雄。

北宋在历史上是个很了不起的朝代,无论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他在军事方面软弱,一直受外族欺辱。北宋的灭亡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军事力量强大,要有独立的主权,不能让别的国家侵犯。

我认为告诉我们应该吸取两点。

首先是均衡发展。自安史之乱后,中国经历了一段纷争的时代,安史之乱给后来的每一朝皇帝都提了个醒,就是拥有兵权的可怕之处,因此自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起,就开始重文轻武,如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不过就相当于一个支队长而已,同时涌现出大批诗歌画家,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根本就看不到一点阳刚之气,到国家需要带兵打仗之时,人才匮乏。

其次是建立大国核心战略。北宋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处在辽、西夏、金、蒙和吐谷浑的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因为皇帝高层没有核心意识,安于现状,往往以礼让求和自保,应该利用各国相互茅盾,发挥中原雄厚的物资优势,分别击破,逐一呑并之,可惜的是,北宋没有核心大国意识。

北宋的灭亡告诉我们“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自古以来,没有那个国家是可以靠交保护费而长久存在的,铁血汉唐的辉煌一再警示我们,唯有不忘武备才能铸就铮铮铁骨,才能傲视寰宇,睥睨天下英雄。

一:“陈桥兵变”和“崇文抑武”

公元959年,雄材伟略有志一统的周世宗柴荣猝然而崩,幼主柴宗训匆忙继位,当此之际,京城内忽然哄传契丹即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人未辨信息之真伪就迫不及待的命“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率军北上。而在周军行至陈桥驿时,赵光义和赵普率众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随即,赵匡胤回师开封,迫降后周君臣,建立北宋王朝。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鉴于五代十国的大乱之世,宋太祖赵匡胤为了惩前毖后,毕其功于一役。随即以“杯酒释兵权”的形势全面解除实权武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人的军权。随后又设置枢密院与中书门下省分掌军令和政令,以此达到“互相维制”的目的。

二:“匹夫无罪”和“怀璧之罪”

“天下之乱皆自武人始”,宋太祖赵匡胤“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虽然使北宋有效避免了武人乱政的局面,却也因此而埋下了亡国之祸。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宋王朝都变得孱弱不堪,文人特质的“优柔”“文雅”“风流”被彰显的淋漓尽致。文物之间仿佛是天生的对头,总括两宋三百余年,竟然没有一位武将能够堂堂正正的秉持国政,率领军队,驰骋疆惕、护卫家国。

“天下虽平,忘战必危”经历过“仁宗盛治”的北宋繁荣富庶,强大的经济实力,雅致的艺术文化使大宋朝成了天下的富贵之乡。但沉醉在“繁华千古未有”的美梦之中的大宋臣民们却忘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历史教训。雅致有余而英睿不足的达宋朝就像是香甜肥美却又无人看护的羔羊,赤裸裸的曝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刀枪剑戟之下。

所以,终两宋三百年,没有强大的武备作为坚强后盾的大宋朝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以“交保护费”的方式来维持自己脆弱的繁华和卑微的尊严。当真是“在刀尖上跳舞”凶险刺激而凄美异常。

虽说“自古未有不亡之国”但自古亡国者又有谁像北宋这么屈辱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血一般的事实时刻提醒我们“武备”的重要性。“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纵然北宋的亡国之祸距离我们已然数千年之遥,但“万变不离其宗”,当权者不可以不引以为戒,为民者亦不可以不引以为戒。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规避“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历史魔咒,不再重蹈北宋士民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被生死所威胁的阴影之中。

你对宋朝是怎么看待的

宋朝,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

首先宋朝是最富裕的时代。

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句话可是一点也不夸张,宋朝真的是历史上的一颗硕大的明珠。

宋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强盛的朝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发明于宋代,其余的发明在宋代达到顶峰。宋代经济极为繁荣,据国外学者考证,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当时世界的80%,由此可见宋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如此,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繁荣。在宋朝,船只已经能够横渡印度洋到红海和东非,远远超出了唐朝航行的范围,而宋朝的造船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技术。

与其他朝代相比,宋代没有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宋代商业十分发达。也正是由于商业的发展,当时的商品经济也非常发达,出现了市镇。因此,在宋代,资本主义萌芽就出现了,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

宋代不光经济发达,文化也很繁荣 ,咱们后世有唐诗宋词之说,提起宋词大家一定不陌生。好多人都背过几首,有许多著名大家都在这一时代产生,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陆游等等,数不胜数,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绘画艺术方面,宋朝也出现6了不少令人赞颂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清明上河图》了。

在政治上,宋朝实行宽松的风气和良好的环境,理学和其他儒家思想也在民间盛行,使政治清明。宋代皇帝为了减少世家在朝中的影响,积极提拔寒门子弟,实行科举制度,加强了皇权。正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实行,寒门子弟越来越多,读书人越来越多,人人都开始思考、讨论,才有文化的高度繁荣。

但是这些都掩盖不了军事上积弱的事实,经常被少数民族按在地上反复的摩擦,称臣,纳贡,花钱买平安,当遇到胃口越来越大的金国时,靖康之耻就发生了,宋钦宗,宋徽宗被掳走,一个被封为重昏侯,一个为昏德公,最后两人客死异乡五国城。

大家有空的话可以看下我不久前发的一个关于靖康之耻的话题,这里不再多说,是后人心中永远的痛。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还是改变不了被摩擦的命运,不是在挨打,就是走在被挨打的路上,一直到被灭亡。

所以我觉得宋朝是一个叫人又气又恨的朝代,如果军事跟的上,又是一个比肩强汉盛唐的朝代。

宋朝是在唐朝之后,中华社会文化经济又一次达到的新高度,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见一斑,而宋词的发展繁荣是足以和唐诗所媲美的。

宋朝军事上的实力也很强,可是太多的军力放在京城维护帝王之稳,禁军过多,而统军打仗的将军实权太低太小,这和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很大的关系,而“重文轻武”则是由宋朝建立之初的历史特殊性所决定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也让宋朝的建立者对手握兵权的将军们心有余悸。因此才有了后来的杯酒释兵权。

宋朝虽然和少数民族政权签订过不少的盟约,但相对稳定的社会让各种科技,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数学家秦九韶,豪放派,婉约派的词人,沈括《梦溪笔谈》,宋慈法医学《洗冤录》等等。

苏湖熟,天下足,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发展也是成就很高,纺织,制瓷,造船,造纸都发展迅猛,商贸区出现早市和晚市,充分反映出宋代经济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