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蒙古族政权的时间 蒙古族历史窝阔台

目录导航:

  1. 建立蒙古族政权的时间
  2. 蒙古帝国起止点
  3. 欧亚大陆的蒙古古国的历史
  4. 蒙古人在阿勒泰的历史
  5. 蒙古国的历史
  6. 成吉思汗为什么选了窝阔台当他的继承人
  7. 辽金历史
  8. 窝阔台子孙后代现状
  9. 蒙古帝国汗位继承顺序
建立蒙古族政权的时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孛儿只斤·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蒙古乞颜部首领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称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

大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开始征伐西夏、金朝、西辽、花剌子模等国,至1259年,蒙古帝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亚欧大陆地域。蒙哥死后,帝国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出自“黄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1271年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灭亡后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经常在边境与明朝发生冲突。16到17世纪起蒙古开始受到藏传佛教影响,17世纪末时蒙古全境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11年清朝灭亡后,蒙古宣布独立,但未得到国际承认,直到1921年在俄罗斯的控制下独立,1961年加入联合国开始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1924年成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处于苏联势力范围之下,东欧剧变后,蒙古爆发民主革命,并于1992年颁布了,一个实行多党制的新宪法,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

蒙古帝国起止点

蒙古帝国,正式国号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全球帝国,也是历史上邻接版图最辽阔的国家。蒙古人武力兴盛的时期曾发动三次蒙古西征。在此之后的1259年至1309年之间,最大疆域曾达到约2400万平方公里。但自1259年蒙哥汗去世后所引发的内战,使帝国内部数度分裂以致走向瓦解,蒙古人对于欧亚大陆的影响力也逐渐式微。

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国号“大蒙古国”。据《蒙古秘史》,其创始于斡难河河源,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称号时的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后屡次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金朝、西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西南、东北、华北、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在内的广大地域。

第一次西征(1219年-1221年/1223年)于成吉思汗领在位时发动并为主帅,灭西辽、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过高加索山击破钦察人各部。

蒙古帝国1206年建立,1280年鼎盛,1388年战败,1449中兴,1635年亡国,

蒙古帝国(Mongol Empire),是在13世纪由蒙古乞颜部铁木真 建立的的政权。包括中国元朝、金帐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等,广义的蒙古帝国还包括之后的北元和其他蒙古政权。

铁木真 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尊汗号为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蒙古帝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

1260年,蒙古帝国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而走向分裂,蒙古帝国随之解体。1264年忽必烈夺得汗位后,原属蒙古帝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分别成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后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被西方统称为“蒙古帝国”。

1271年,忽必烈依据汉法,建国号“大元”,自此蒙古帝国改称为“大元大蒙古国”。四大汗国直至1304年元成宗时期方才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元廷又在1310年元武宗时期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取得漠西领地。后元顺帝被明朝于1368年逐出汉地,元廷逃往漠北,史称“北元”。北元亡于1402年,其后中国的明朝长期和漠北的鞑靼、瓦剌、吐鲁番等汗国并存,直到17世纪蒙古帝国漠南蒙古被清朝囊括。

欧亚大陆的蒙古古国的历史

蒙古帝国是在13世纪由蒙古人为主建立的政权所联合所组成的大帝国 。

蒙古帝国的领土范围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帝国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上版图第一大的国家,鼎盛时期达到3570万平方公里 。

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举为大可汗,标志着蒙古帝国的诞生 。铁木真及其子孙在统一蒙古各部后的对外征战中,将国家的版图扩展到了从太平洋到黑海之间的广阔地域 。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出自“黄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 。1259年孛儿只斤·蒙哥去世之后,帝国解体;以后的四大汗国实质上都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不过,直到1635年林丹汗被清朝击败后帝国的法统才真正被灭亡 。

蒙古帝国是个神奇的存在,它横跨亚欧大陆,是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在鼎盛时期,蒙古帝国的领土东边到日本海,西边到地中海,北面跨越西伯利亚,南面到了波斯湾,面积有三千多万平方公里。蒙古帝国和南宋大量很久,为了打下南宋,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率兵亲征,结果死在了亲征的路上。

蒙古人在阿勒泰的历史

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率兵攻灭乃蛮部,占领阿尔泰山两侧,今阿勒泰地区归属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把已征服地区分封给他的4个儿子,其中第三子窝阔台封地辖区基本上相当于历史上的“匈奴右地”,统有阿尔泰山南北诸地。蒙古汗国及元朝开西域经营重点放在北路的先河。

明初,瓦剌兴起,一度控制阿尔泰山东、西两麓广大区域,今阿勒泰地区成为其中心地区。此后准噶尔汗国在此基础上崛起。

蒙古国的历史

蒙古国位于我国北方的蒙古高原上,人种属蒙古利亚人种。地形以戈壁,山地和草原为主。蒙古高原一直是我国游牧民族的发源地,唐朝以后,原在蒙古高原的突阙人被打跑,一些叫室韦的小部落逐渐聚集,这就是蒙古族的前身。蒙古族在成吉思汗时期曾辉煌一时,明清时期逐渐衰落,民国时期在沙俄及后来的苏联支持下逐渐脱离中央政府走向独立。

公元544年,蒙古先民失韦遣使与东魏建立联系。

公元7世纪,蒙古以蒙兀室韦之称载入《旧唐书》。

1162年,铁木真出生。

1171年,铁木真父王耶速该巴特尔被塔塔尔人毒害,蒙古部落联盟解体。

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汗。

1201年,合答斤等11部推举札答兰部札木合为古儿汗,联兵攻打铁木真。

1202年,答兰捏木儿格思战役,铁木真灭塔塔尔部。

1203年,铁木真灭克烈部,王汗被乃蛮边将执杀。

1204年,铁木真灭乃蛮,太阳汗受伤致死。

1205年,铁木真征西夏。

1206年,铁木真即汗位,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

蒙古帝国建立时是与金朝(完颜部统一女真各部落后逐渐扩张建立大金国)、西辽(辽朝大将耶律大石在辽灭后于西北召集残部建立)、大理(南诏国依附唐朝,统一了六诏。

南诏灭亡后先后建立大长和国、大义宁国。通海节度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西夏(党项人李元昊独立后建西夏国)、及南宋并存的政权。

蒙古人是形成于漠北上的土著民族之一,蒙古高原在古代中国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主要居住着匈奴人,匈奴人时常南下骚乱中原,为保卫中原正常的发展,西汉武帝时期曾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千多里

约在公元7世纪前,蒙古族先民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

到公元12世纪,蒙古族已经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并分衍出乞颜、札答兰、泰赤乌等部落。

1911年清朝灭亡后,蒙古宣布独立,但未得到国际承认,直到1921年在苏俄的控制下独立,1961年加入联合国开始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蒙古国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主体民族为喀尔喀蒙古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首都乌兰巴托,人口约340万人(2022年6月),全国划分为首都和21个省。

蒙国有数千年的历史,聚居的蒙古高原位于今天中国北方,蒙古地区在汉朝以前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

匈奴被西汉击溃之后,蒙古地区先后由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控制。

外蒙古????曾经是我国的一部分,1911年10月10号武昌起义后在沙皇俄国的唆使下宣布独立。1921年,苏俄红军攻入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扶植成立了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6年,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外蒙古????正式从法理上脱离了中国。1992年初,外蒙古????改国名为蒙古国,实施资本主义制度。

外蒙古这片土地在历史上与中国之间的渊源还是颇为深厚的。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在这片广袤的草原和沙漠当中,散落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

其中大多数部落都属于蒙古族。

清朝入关以后,随着东面与满族之间的争斗趋于平缓,大漠以北的一支隶属于喀尔喀部的蒙古部落开始崛起,逐渐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为庞大的势力集团。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由于准噶尔部(西部卫拉特蒙古之一)的进攻过于凶猛,让这支蒙古部落难以抵御,逐渐开始南下迁移,并与清朝开始交好。

都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团结力量战胜准噶尔部,康熙与喀尔喀部缔结了盟约,一同出击对抗敌人,外蒙古地区也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划入到了清朝的势力范围。

清康熙三十年,经过多伦会盟(多伦淖尔会盟)以后,喀尔喀部正式归附清朝。

归附之后,始编蒙古旗分佐领,第二年,清朝给各旗颁印信,印文满蒙两种文字,并在旗之上设“盟”。

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政府给各盟长颁发所铸印信,到了嘉庆年间,已经有“盟”四,“旗”八十六,佐领一百七十七。

因归附较晚,清代称作外藩蒙古,以与早期即内附的蒙古各部相区别。

刚开始,由于清朝在东亚地区仍旧是十分强大,所以对外蒙古的掌控力还是比较牢固的。

一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由于闭关锁关的政策和腐朽的统治,导致清朝在与世界列强的竞争当中败下阵来,在国力大损的同时,也逐步失去了对外蒙古的掌控力。

到了清朝末期,清政府曾经想要“亡羊补牢”,为了加强边疆管控而推行新政。

但由于局势错综复杂,最终导致“新政变成苛政”,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开始逐渐转变成为了中蒙间的“族群对立”。

再加上当时东北地区和北部地区被沙俄政府所干涉,沙俄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矛盾并加以利用。

不久之后,在沙俄政府的挑唆之下,不满清朝新政的外蒙古王公,开始主动向俄国靠拢,并开始寻求脱离清朝统治的方法。

1911年,趁着辛亥革命爆发之际,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瓦解,在沙皇俄国驻库伦(现乌兰巴托)领事的策动下,博克多格根在库伦宣布外蒙古独立,成立了博克多汗政府。

不过,这并未得到当时还未完全崩塌的清朝政府和后继的民国政府的承认。

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成功推翻了腐朽黑暗的清王朝,但是由于军阀势力割据以及封建残余势力未被彻底清除,国家的综合实力仍然没有得到较大提升,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所以,也一直没有得到机会提升对外蒙古的掌控力。

1913年,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袁世凯执政的北洋政府与沙俄签订了震惊全国的《中俄声明》。

在这份声明中规定: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中国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军队,不得移民。

虽然在形式上,外蒙古还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这份协定的实质仍然是促成外蒙古在实质上的独立。

所以,这份声明签订以后,立刻引来了全国民众的集体抗议,一时之间,全国到处都是愤怒的游行队伍。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所率领的布尔什维克政党推翻了沙俄王室的统治,建立了苏联政府。

之后更是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声称要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不过,后来由于苏联要维护在国际上的利益,在实质行动上,仍然对外蒙古的独立进行许多明里暗里的支持。

虽然在那个时期,民国政府对外蒙古的控制力度甚至比清政府还要低许多,但是在明面上,外蒙古依然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这个持续了几十年的不稳定局势,终于面临了崩塌的时刻。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在综合国力上远比当时的中国强大的日本,不停地对中国造成这猛烈的冲击。

整个东亚地区都陷入到了一片战火当中。

本就是对外蒙地区难以进行掌控的民国政府,这下子更无力招架了。

在实质上,这个时期民国政府已经彻底失去了对外蒙古的控制权。

不过,真正让中国损失了这么一大片领土的,还是苏联和美国的“一笔交易”。

1945年,虽然日本舰队大部被美军消灭,太平洋战争也迎来了最后的时刻。

不过,当时在军国主义的洗脑之下,面对着失败来临之际,日本军队的作战意志反而又变得顽强了。

面对着美国海军舰队的团团包围,日本政府更是喊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誓要让美国为胜利的到来付出大量的伤亡。

为了降低自身的损失,美国开始拉拢苏联一同作战,逼迫日本快速投降。

面对着美国的请求,苏联向其提出了三个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美国协同自己一起,逼迫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为了自身的利益得到保障,美国当然不会在乎中国利益的受损,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条款。

双方也就这样达成了一笔肮脏的交易。

由于当时蒋介石政府对美国方面十分亲近,又畏惧苏联方面所给出的压力,于是就同意了这项要求。

1945年8月14日,也就是日本正式投降的前一天,经过与苏联两个多月的谈判,国民党政府最终做出妥协。

宋子文、王世杰等人,在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的授权下,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在这份条约中,写明了中国方面同意外蒙古地区的公民,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是否独立出去。

最终,在各方利益牵扯的时代背景之下,外蒙古以95%以上的民众赞成率,独立建国。

而我国也彻底损失了这广阔无垠的15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如今,外蒙古已经成立为了蒙古国,而这片领土也彻底成为了历史的遗珠。

痛定思痛,也正是由于当初国力落后,政府腐败无能,才导致了这个令人悲痛的事情的发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国防力量,快速地提高自身综合国力。

在中央和人民的团结一致下,终于成为了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上的强国,在领土问题上,再也不会有丝毫的退让了。

成吉思汗为什么选了窝阔台当他的继承人

选窝阔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什么呢,首先长子术赤到底是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他也说不准,其次术赤和次子察合台关系不合,立他们两个人当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会导致蒙古国的分裂,所以他们两个人都不适合继承汗位。

幼子拖雷按照蒙古人的习俗是将来的守灶之人,所以立拖雷也不合适。这样一来就只能立窝阔台为继承人了。

成吉思汗为什么选择窝阔台做继承人?其实可能几百年来,我们会错意了,成吉思汗的本意并非要选择窝阔台,而指定窝阔台为继承人,只是他设的一个“局”,或者说是一个考验,那么考验的人是谁呢?那么,首先来了解一下最具有继承资格的有哪些人呢?当然是成吉思汗正妻的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幼子)托雷。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子继承时候的背景。

一、蒙古祖制

蒙古人普遍奉行的是幼子继承制,有幼子继承家业的传统。而且成吉思汗有奉行这个规制的意想。那么,这个最有继承资格的当然就是四子托雷。
二、蒙古分封传统

按照蒙古传统,长子通常会被分封到最遥远地方自行开疆拓土。这也是术赤的封地距离蒙古本土最偏远的原因。当然术赤的封地花刺子模海(今咸海)、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以北的钦察地区是由他当年亲自打下来的,自己征服的土地自己使用,当然更得心应手。后来钦察汗国是他的儿子拔都在这封地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身份疑云,术赤的血统常受到部落其他人的议论,并且因此经常与二弟察合台和三弟窝阔台起冲突,以察合台为最,这件事最后由于成吉思汗发话了并承认他的身份而告终。其实成吉思汗也不知道术赤是否是自己的亲骨肉,由于是正妻所生,况且当时开疆拓土也需要人手,模糊的处理此事是最明智的选择。但由于身份疑云,术赤的继承希望渺茫。
三、人际关系

在蒙古的发展过程中,术赤与托雷较为亲近,察合台与窝阔台较为亲近。察合台和窝阔台由于术赤血统问题而经常与之起冲突,尤其是察合台。术赤作战勇猛,受到成吉思汗的认可;成吉思汗非常喜欢他的小儿子托雷,经常带在身边,所以术赤和托雷与成吉思汗的关系要好于察合台和窝阔台。

四、为人和能力

术赤性格刚烈,作战勇猛,战功显赫,是成吉思汗众多儿子当中战功最多之人,所以说军事能力强大。相较于术赤而言,察合台威望稍逊,有勇无谋,性情暴躁,缺乏一个统治者的必须要素;如果察合台继承汗位,由于与术赤的矛盾,术赤肯定会造反,这不是成吉思汗想看到的,所以察合台继承汗位的希望更加渺茫。窝阔台性格温和,与其他三兄弟没有明显的过节,人缘较好,最擅长的是处理政治事务,且行事稳重,所以深得成吉思汗信赖(军事能力较其他兄弟差些),但是工于心计,后来托雷的中毒而死,就是他的杰作:先设计“自己病倒”,然后再设计让托雷试药,中毒后,再让他死在别处,“病”自然就好了。再来看看四子,托雷与其他三个兄弟关系良好,以术赤为最;聪明伶俐,重兄弟之情,由于常在成吉思汗身边,深得其父真传,不仅作战勇猛,而且非常有谋略,金国被灭就是他的杰作,也充分提现了这一点。
综上来看,托雷是蒙古开疆拓土最合适的人选,而议论和指定最后的继承人成吉思汗为什么定为窝阔台呢?在我看来,这是成吉思汗为了考验托雷而设的一个局。首先,战斗名族成吉思汗是的战争狂人,能主宰全蒙古并进步扩大,说明他谋略非常高,不管是在军事方面的,政治方面的,还是在驾驭人才方面的均不在话下,所以说对于他来说设个把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其次,成吉思汗死后留下的十三万军队,有十万分给了托雷,这还不明显吗?再则,蒙古继承人的选定不是成吉思汗一个人说了算,最终决定权在一个类似于董事会的“库里尔台”的手里,他们都支持托雷,而且还让托雷代理可汗有两年之久,大大的机会啊!也就是说,成吉思汗给了托雷两个哥哥术赤和察合台没人一块封地,一边凉快去吧,继承人没你俩的事;剩下的这个窝阔台用来考验一下他:由于打仗经常带在身边,亲传身教,带兵打仗之术杠杠的,又给了绝大部分兵力,然后设个局把继承人的位子传给哥哥窝阔台,看你怎么把这件事摆平?如果摆平了,就脱离了兄弟亲情的桎梏,领导的才能更上一层楼,蒙古开疆拓土的能力将更加强大;如果摆不平,兵也给了,土地也给了,自己继续开疆拓土做附属国吧。按道理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事与愿违,托雷顾及兄弟之情,没有夺权,反而由于忌惮他的强大,被他的哥哥当时的可汗窝阔台给毒死了,成吉思汗肯定在另一边呜呼哀哉!所以说成吉思汗真正想传位的人是托雷,由于“设局”弄巧成拙,而最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局。你怎么看了?

成吉思汗让三儿子窝阔台成为继承人,主要是因为成吉思汗认为窝阔台综合能力最强,不论是他的性格,还是政治能力都在其他三个儿子之上,能够让蒙古帝国政权更加平衡,而且也能平衡四兄弟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会让蒙古帝国内部争权夺利,四分五裂。对于一个国家的帝王来说,窝阔台是非常合适的。

辽金历史

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权,它与五代同时开始,又和北宋几乎同时结束。作为少shǎo数shù民族的统治,虽然与中原地区常年征战,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它却深受着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契丹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原是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击败了的剌là葛ɡě、迭dié剌là等人,于公元916年即皇帝位,成立了契丹国(契丹于938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改为辽)。契丹建国后,阿保机逐zhú步消灭了周边的弱小部落,又于公元926年,消灭了渤海国(今辽宁东部到黑龙江南部一带),基本完成了其统一的征程。

从公元926年到947年,是太宗耶律德光统治的时代,在这一阶段,辽国从石敬塘的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以此为基础,辽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扩张。耶律德光数shù次对晋发兵,希望征服整个中国,但因中原人民的反抗,使其计划搁浅了下来。

在太宗之后,经世宗阮ruǎn和穆宗璟两代,辽的统治内部出现了激烈的纷争,直到景宗贤时,其统治才渐渐稳定下来。

景宗死后,其子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由于圣宗年龄尚小,所以由其母萧太后摄政,萧太后是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她谴耶律休哥为大将,于圣宗四年(987年)进兵攻宋,打败宋军。此后,辽国连年发兵攻宋,至圣宗二十二年,辽国攻至澶州城下,与宋真宗签定了'檀渊之盟',迫使宋朝年年向辽国进贡'岁币',辽宋两国从此相对安定下来。辽圣宗依靠宋国的进贡,使辽的经济发展起来,此时辽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经过圣宗、兴宗的盛世之后,辽国开始走向衰亡。公元1101年,辽天祚zuò帝即位,此时随着女真族的兴起,辽国的统治逐渐受到威胁。公元1115年,金兵攻占辽国重镇黄龙府,随后又与宋朝订立'海上之盟',共同抗辽。金兵在几年的时间里,占领了包括东京辽阳府在内的大部分辽国土地,公元1125年,金国俘虏了逃亡中的天祚帝,辽国自此灭亡。

金国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是我国历史上继辽之后的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在消灭辽之后,又消灭了北宋王朝,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

金国的建立者女真族生活在我国黑龙江中下游和长白山地区,在辽统治初期,它还处于原始氏族形态,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与铁器的大量使用,使其快速发展起来,到辽末年,女真族以成为北方一支不可小觑qù的力量。公元1114年,女真贵族完颜阿骨打誓师起义,次年,阿骨打称帝,建立了金王朝。金王朝建立后,阿骨打马上发兵攻打辽国控制女真族的咽喉要道--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境)。辽国此时发现事态严重,但以无力回天。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金国完全控制了北方。

在消灭辽国以后,金国把矛头指向宋朝。自太宗吴wú乞qǐ买mǎi,金国大举进攻宋朝,虽然宋军民全力反抗,但由于宋统治者的无能,使得金国连连得胜,最终攻占了北宋都城开封,虏去徽钦二帝,使北宋灭亡。南宋王朝的建立使得金国继续向南进兵,而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对金国的抵抗使得金军实力大降,无力再和南宋交战,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直至金国被蒙古族灭亡。

金国在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国力非常落后,在其内部还存在着一些原始制度的残余。自太宗、熙xī宗、海陵王以来,金国进行了全面的转型,使其从原来的游牧部落变为了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集权制国家,为其今后的发展奠diàn定了基础。

金国的后期,虽然南宋王朝对其并无任何威胁,但北方发展起来的蒙古族却成了金国的劲敌。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公元1121年,蒙古开始了灭金的战争。成吉思汗、窝wō阔kuò台tái先后发动多次对金国的战役,这大大削弱了金国的国力。为躲避蒙古的进攻,金不得不南迁至黄河以南,希望依靠黄河天堑qiàn阻挡南进的蒙古军队。但黄河挡不住蒙古骑兵的铁tiě蹄tí,公元1233年,元太宗窝阔台、率军攻下汴京,金哀宗逃至蔡州,次年,蔡州破,金国至此宣告灭亡,前后共历九帝,119年。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

金: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立国,国号金,建元“收国”。1125年灭辽朝,1127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宋辽金时期的时代特征

1、政治

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宋太祖采取分散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取得重大成就,手工业生产规模与技术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辽、夏、金的民族经济有一定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民族关系

民族政权并立。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对外关系

海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由传统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

5、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科技文化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火药、火器大量使用;大量文学作品反映了战

窝阔台子孙后代现状

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他在元朝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子孙后代在元朝时期地位显赫,一度掌控帝国大权。然而,随着元朝的衰落,窝阔台子孙后代逐渐失势。本文将介绍窝阔台子孙后代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窝阔台后代在元朝时期地位显赫

窝阔台在元朝时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成吉思汗的子孙中地位显赫。他的子孙们掌控了帝国大权,成为了元朝的黄金家族。在元朝时期,窝阔台的子孙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掌控帝国大权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元朝末期。

2. 窝阔台的子孙后代多流亡在外

随着元朝的衰落,窝阔台子孙后代逐渐失去了掌控大权的能力。在明朝和清朝时期,许多窝阔台的后代流亡到了外地,有些投靠了明朝或清朝,有些则归顺了俄罗斯帝国。这些流亡在外的窝阔台子孙后代逐渐失去了对故乡的记忆和联系,他们融入了当地社会和文化,逐渐成为了当地人。

3. 部分窝阔台子孙后代成为喇嘛或伊斯兰教徒

在元朝时期,窝阔台的后代中有一部分人成为了喇嘛或伊斯兰教徒。这些人放弃了蒙古传统的萨满教信仰,转而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他们的后人如今依然在草原和山林中游牧和修行,成为了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等民族中的一部分。

4. 部分窝阔台的后代散居各地,与当地民族融合

除了流亡在外的窝阔台子孙后代,还有一部分人在元朝衰落后的历史进程中散居各地。他们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蒙古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中的一部分。这些人与当地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劳作,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逐渐成为了当地社会中的一部分。

5. 一些窝阔台的后代加入了蒙古国国籍,成为现代蒙古国的公民

在蒙古国独立后,一些窝阔台的后代加入了蒙古国国籍,成为现代蒙古国的公民。他们在蒙古国享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蒙古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蒙古帝国汗位继承顺序

大蒙古汗国世系(1206-1634)

1、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 1206-1227

2、睿宗拖雷监国(太祖四子) 1227-1229

3、太宗窝阔台(木亦坚汗,太祖三子) 1229-1241

4、乃马真皇后监国(太宗后) 1241-1246

5、定宗贵由(库裕克汗,太宗长子) 1246-1248

6、海迷失皇后监国(定宗后) 1248-1251

7、宪宗蒙哥(睿宗长子) 1251-1259

8、世祖忽必烈(薛禅汗,睿宗次子) 1259-1294

9、成宗铁木耳(完者笃汗,世祖次子裕宗真金三子) 1294-1307

10、武宗海山(曲律汗, 1307-1311 ,世祖次子裕宗次子顺宗答啦麻八剌次子)

11、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汗,顺宗三子,武宗弟) 1311-1320

12、英宗硕德八剌(格坚汗,仁宗次子) 1320-1323

13、泰定帝也孙铁木耳(裕宗长子显宗甘麻剌长子) 1323-1328

14、天顺帝阿速吉八(剌察八黑汗,泰定帝长子) 1328

15、明宗和世剌(呼图克图汗,武宗长子) 1328-1329

16、文宗图帖睦尔(扎牙笃汗,武宗次子) 1329-1332

17、宁宗懿麟质班(超克图汗,明宗次子) 1332

18、顺宗妥欢帖睦尔(乌哈葛图汗,明宗长子) 1332-1370

19、昭宗爱犹识理达腊(必力克图汗,顺宗长子) 1370-1378

20、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顺宗次子) 1378-1388

21、恩科卓里克图汗(脱古思帖木儿长子) 1389-1392

22、额勒伯克汗(脱古思帖木儿次子) 1393-1399

23、坤帖木儿汗(额勒伯克汗长子) 1400-1402

24、额勒锥特穆尔汗(本雅失里,额勒伯克汗次子) 1408-1410

25、德勒伯克汗(答里巴,额勒锥特穆尔汗之子) 1411-1415

26、岱总汗(脱脱不花王, 1433-1451 ,脱古思帖木儿三子哈尔古楚克鸿台吉子阿寨台吉长子)

27、乌珂克图汗(麻尔可儿小王子,岱总汗三子) 1454-1465

28、摩伦汗(脱古思太子,岱总汗长子) 1465-1466

29、满都古勒汗(满都鲁,阿寨台吉三子,岱总汗弟) 1475-1479

30、达延汗(巴图孟克,阿寨台吉次子阿葛巴尔济济农子 1480-1517 ,哈尔古楚克台吉子博勒呼济农[巴颜孟克]之子)

31、塞音阿拉克汗(巴尔斯博罗特,达延汗三子) 1517-1519

32、阿剌克汗(博迪,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长子) 1519-1547

33、库登汗(达赉逊,阿剌克汗长子) 1548-1557

34、札萨克图汗(图们,库登汗长子) 1558-1592

35、薛禅汗(布延,札萨克图汗长子) 1592-1603

36、库图克图汗(林丹汗,薛禅汗长子莽和克太吉长子) 1603-1634

37、额哲(库图克图汗长子) 1634

一是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

二是窝阔台,成吉思汗第三子。

三是贵由,窝阔台长子。

四是蒙哥,成吉思汗四子拖雷长子。

五是忽必烈,拖雷的第四子

蒙古帝国顺序表: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名铁木真,乞颜氏、孛儿只斤蒙古人。成吉思汗于1162(壬午年)年出生于蒙古贵族世家。成吉思汗曾祖合不勒汗统治了全体蒙古,成为蒙古部第一个称汗的首领。

合不勒汗弟俺巴孩汗、成吉思汗伯祖父忽都剌汗都做过蒙古部主。成吉思汗的父也速该,母斡额仑,其父为忽都剌汗之后的蒙古部首领。成吉思汗夫人有孛儿帖格勒真、忽兰、也遂、也速干等。

1189年(己酉年),被推举为全蒙古可汗,尊号成吉思汗;1206年(丙寅年)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称大汗。1227年(丁亥年)逝世,享年六十六。元朝忽必烈追谥成吉思汗为太祖。二窝阔台汗窝阔台,1186年(丙午年)生,成吉思汗三子。

成吉思汗逝世后由季子拖雷监国。根据成吉思汗遗嘱,窝阔台于1229年(己丑年),44岁即大汗位。

蒙古帝国分裂后每一个汗国的可汗都是成汗的继承人,无法排顺序

如果从蒙古本土排的话:

1,成吉思汗

2,窝阔台汗

3,贵由汗

4,蒙哥汗

5,忽必烈

6,元朝帝王谱

再之后,是北元的历代可汗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是孛儿只斤·窝阔台。

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

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在位期间,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汉法,并且开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础。

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